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9-10李丰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数正方体符号

李丰梅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课堂情景设置、数学知识展现形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笔者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应对问题的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情景铺垫

目前,部分教师认为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才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习惯于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开始新课的讲授,由于教师没有进行任何情景铺垫,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数学知识感到陌生,很难快速地理解、消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授课时通常利用PPT和黑板呈现教学内容,这样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方式较为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的参与度低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应对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数学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将这些独特的背景作为教学的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出相关的数学文化来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对数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对数函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再导入对数函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对数函数,有谁知道对数函数的由来吗?”班内的学生大多不了解对数函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十分好奇,教师可借此引入对数函数的产生背景,从纳皮尔创立对数讲起,介绍纳皮尔创造对数符号的过程,并将以希腊文字表示的对数符号写在黑板上,然后谈到开普勒将对数符号简化为“Log”的经历,再将这一符号写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最后,介绍皮亚诺对该符号的拓展应用,同时穿插讲解“Log x”符号的含义、以e为底的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接着教师再引出对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便容易多了。

将数学知识置于数学文化背景中,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应当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利用信息技术如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以更加灵活、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搜集不同的素材,将教学内容以动画、视频、图形、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在讲解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等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出动态的模型,通过观察图形,学生不仅能快速掌握知识的本质,还可以提升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教师提问:用一个平面去切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存在无法想象出点、线、面的位置,不了解图形的转化方式等问题,所以他们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画出正方体模型,给出一个与正方体底面平行的平面,从正方体上底面的一个顶点或者一条边上的中点开始切割,然后转动该一个平面依次切割正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所得到正方体的截面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四边形、棱形等。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首先要改变“一站到底”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设计合理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中,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时,听讲的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愿意带着探究的心理主动学习,参与互动,在学生主讲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补充学生的观点,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总结、延伸知识即可,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与其它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师应重视研究学生的课堂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应对策略,来提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对数正方体符号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明晰底数间的区别,比较对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活用对数换底公式及推论
神奇的对数换底公式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