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进行单元教学的方法

2020-09-10刘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赤壁赋荷塘月色景物

刘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数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就单篇文章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系统地学习知识。对此,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适时开展单元教学,将同一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单元教学并不是将多篇文章随意地组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而是将同一单元的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创作手法等多个角度感受文章的异同。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看到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也要让他们把握每篇文章的个性。

以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为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这四篇课文,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都是写景散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有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由北京地坛牵出的动人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作者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教师可以适时归纳本单元的主题:“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人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我们可以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反观自然,提升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个单元的文章写了赤壁江月、泰山风雪,写了荷塘内外的神韵、地坛中的勃勃生机,还写了槐树、枣树、虫蚁等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自然与情怀”。

之后,学生又找到了这几篇文章的差异。他们发现《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都是写景抒情类散文,《我与地坛》是借景抒情的哲理散文,《赤壁赋》则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内容方面,《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都不止描绘了一幅图景,表达的感情比较隐晦;而《赤壁赋》和《我与地坛》中有很多句子都是直接抒情,相较于《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没有对景色进行过分的渲染。这样,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本单元的文章,为后续的教学作准备。

二、布置阅读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既不能将多幅画面割裂开来,也不能将景与情分割开来。要布置多种阅读任务,让学生找到各个景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情感。

同样以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

1.圈画、梳理文中所写的景物,思考不同的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2.比较不同景物的特点,思考这些景物与文章的主题有何联系。

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故都的秋》的选材是零碎的,作者为了抒情刻意描绘了五种景物,即故都的“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却都体现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眷念之情。《荷塘月色》中的选材比较集中,作者细细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写了“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脉脉流动的池水”,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展现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我与地坛》中描写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一是颓败荒芜的景物,二是充满生命力的景物。在不同的阶段,作者眼中的景物是不同的。古园的荒芜冷落映衬出作者悲苦凄凉的内心世界,而这荒芜的景象却不衰败,又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灿烂的阳光”“活跃的昆虫”“晶莹的露珠”“茂盛的草木”都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赤壁赋》描写了作者夜游赤壁所见的景象: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美好的夜景中,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我们不应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这样,学生能高效地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新,既可以选择讲单篇文章,也可以开展单元教学,将一个单元的文章放在一起讲解,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萃英中学)

猜你喜欢

赤壁赋荷塘月色景物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写好家乡的景物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