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政教育融合为背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研究

2020-09-10张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堂教学

张程

摘 要: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作为贯穿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一环,在思政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思政教育融合为切入点,从两者的内在联系、必要性出发,结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并从教学模式、师资团队、育人体系等方面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36-02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思政教育融合为背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研究”(2019kg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大致描绘其成长路径,从而为其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理性选择。在新形势下,将该课堂与学生的认知体系搭建、情感培育、价值观塑造、行为养成、政治认同紧密结合,对破解课程思政改革所遇到的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内在关系

(一)两者在内容上具有互通性

思政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明晰自身发展目标,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激发自主管理意识。从内容上看,二者均从学生认识自我为起点,不断优化自身思想认识,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

思政教育在宏观上运用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从微观上解决了学生自我认知、职场认知、职业素养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的同时,还能积极调动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功能上看,二者均以育德功能为着力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是思政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思政教育回归现实的有效方式。

(三)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其本质工作就是育人工作,主要目标是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正确认识”,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把个人的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之中[1]。从目标上看,二者均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传播价值观、知识体系、道德修养,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个关键问题。

总体上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在内容、功能、目标上均存在密切联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并为其提供了多元载体,两者相融合对课程思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现状

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调研,尽管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方面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仍为空白。究其本源主要围绕在课程内容、上课形式、教学班级人数、师资队伍四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上,思政教育牵强附会。部分课堂生硬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没有在满足学生需求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对思政内容认识缺乏,行为被动参与,反而会让学生对这样的课程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丧失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上课形式过于单一。从课堂教学来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自主能动探索自身学习需求。思政教育与课程融合若只局限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久而久之,会导致课堂教与学的相互脱节。

第三,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目标上看均是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学校绝大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采用几个自然班合班教学方式,教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指导,无法达到因材施教、分类施策的效果。

第四,专业队伍缺口较大。目前高校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教师大多为事务性工作较为繁重的辅导员,专职教师少之又少。大多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缺乏导致课堂的重要性与实际开展的有效性相背离。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思政教育主渠道遭遇瓶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90后、00后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思政教育主渠道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当下最迫切的需求,若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剖析学生自我认知为切入点,深层次关注学生在成长成长、就业发展中的差异化个性化问题。通过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使大学生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并且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

第二,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2020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874万,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诚实信用,還是创新精神、奉献精神,都需要很长时间不断磨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作为传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保障,将职业素养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三,丰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文化载体的需要。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载体主要以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招聘会为主,通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例如生涯人物访谈、知名校友访谈、假期职场体验等。通过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2]。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的顶层设计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将原先传授的知识、技能基础不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顶层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夯实思想基础,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强化任课教师的思想理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热点问题对思政教育相关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进行针对性融入,夯实教师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第二,优化分类指导,拓宽对思政教育的覆盖广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与课程设计所体现的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如开展课堂模拟面試、就业环境场景模拟、课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

第三,强化课程渗透,深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将课程教学变成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需要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的发展特色及知名校友就业报效国家的情怀为内容进行设计,从多个维度自然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理念。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融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两个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深化推进的结果与补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不仅要用“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情景学习”理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积极将实践教学贯穿每一个模块的课堂教学。如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模块的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在职场的重要地位。在整个过程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传递和共享学习经验以实现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碰撞,从而促使个体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3]。思政教育与课堂的融合,只有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讲明白、讲透彻、讲清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又提升其行为能力。

第二,构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相互补的师资团队。当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未能有机融合的关键是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其一,根据生师比增加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引进。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定位与辅导员的定位有所不同,主要职能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生涯个性化需求服务,就业创业个体咨询等;其二,通过分层分类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课教师的梯队建设。根据专业培训时间、任课年限、教学能力获奖情况,将任课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初级教师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课程、教研活动逐步完成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其三,可采取组建跨专业备课教学设计团队。集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心理健康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及授课相关的教师组成教学知识链团队,强调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更系统性地融入思政元素,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景,从而将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逐渐转变成行动。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构建师资团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较为完善的以专促学、分类培养、通力协作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体系。

第三,构建职业素养与个性需求相协调的育人体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往往只注重教育教学发展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若结合思政教育,更应该体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总体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需求。首先,应明确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均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新媒体手段建立“生涯成长家园”微信群,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动态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线下可以通过学生最关心的就业、职场诚信、职场剧等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讨论,拓宽思政教育的融入渠道;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个体化咨询生涯服务平台。通过公众号开设“生涯服务”模板,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而价值引领会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明确个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刚.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李雪萍.例与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饶旭鹏等.理工科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