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0-09-10徐群杰崔政敏唐琳琳
徐群杰 崔政敏 唐琳琳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驱动下,要求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产学结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而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当中,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0 引言
“新工科”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或重新组建新专业[1],旨在推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向工程范式转变,满足我国对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新工科”背景驱动下,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更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建设[2],满足行业、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尤为紧迫的任务[3]。
1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正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受制于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知识本位思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仍是专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晰
职业性是实践教学最大的特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其工作岗位需要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目前,高职院校也在改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但缺乏合理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要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以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1.2 实践教学成本高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面对企业一线生产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涉及的实践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高压防护、充电桩、虚拟仿真、整车等设备,实践教学成本非常高,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停留在理论教学或者简单的结构认知教学,使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对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效果不明显。
1.3 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业,专业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现在高职院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其他汽车专业转型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汽车相关理论知识,但缺少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技能知识的储备,同时本身的实践技能也不强,使得高职院校缺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或者教师无法胜任实践课程教学,也导致实训设备的资源浪费。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在继承传统汽车基础技术之上,同时还增加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先进技术。因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具备传统汽车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新能源汽車相关知识技能。因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和检测维修的能力,具体是对动力电池、电机、整车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空调系统、底盘等方面进行检测和维修。只有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2.2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应基于对培养目标的分析归纳,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能力,提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不同的学习领域,并按照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依次递进培养的思路,形成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3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科学的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应分别针对性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并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量化处理。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应建立院校教学质量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三层次评价体系,每个层次都制定不同评价标准,以量化的形式完成对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评价应采取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质量。
2.4 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功能完善的实训教学基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宜采取校企共建模式,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本着够用的原则,通过与企业合作,按照企岗位能力需求划分实训室功能和设备配置,使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切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工厂职能,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建的原则,建立集教学、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高效与可控,切实提高学生校外企业实践效果。
2.5 加强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
师资对队伍质量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周期性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承担教科研项目、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比赛,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 结语
新工科的内涵及特征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难度更大、挑战更高,也使其成为本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以及学校多部门通力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2]刘丽丽.新能源汽车专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农机,2017(05).
[3]周静,刘全菊,张青.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8(03).
[4]雷歌,孙文福.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9(05):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