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审计的理论与实践

2020-09-10聂铁良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底稿分析法数字化

聂铁良

大数据时代带来审计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审计模式由经验判断逐步转型至科学数据分析,由事后审查转变为持续审计,这为审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是当前会计师事務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对审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国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实现从传统审计模式逐步转型为数字化审计模式,在审计对象与范围、审计程序、技术手段等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立足于信息化、数据化的各种场景下应用数字化审计技术建立新的审计风险评估流程,并分析审计风险成因,从而搭建审计风险模型。

1.数字化审计理论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财政资金审计、绩效审计等均可全面运用了数字化审计,通过财务和非财务大数据分析,验证财务数据真实性、可靠性与完整性,用行业数据、历史数据、现行数据等可视化展示审计发现的经营或和管理问题,为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与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并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规范执业标准,实现工作底稿科学化,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鉴证报告。此外,在各类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和尽职调查中,也广泛的运用了大数据技术。

数字化审计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嵌入工作:(1)数据化审计技术嵌入各审计方法中;(2)数字化审计技术嵌入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当中;(3)数字化审计技术动态嵌入审计全过程,包括内控制度设计(Design)、执行(Performance)和效果(Result)分析;(4)数字化审计嵌入工作底稿,作为审计报告出具依据,为下一轮审计方法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以下审计方法中:(1)评价综合法,通过借鉴现有文献和学者观点,搭建审计评价量化的指标体系,并据此设计审计计划;(2)现场调查,随机抽取审计样本、延伸审计样本,并开展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3)内容分析法,根据收集到文件、图片、影像等资料,进行分类编码,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问题和对策;(4)结构化访谈法,设计格式化的访谈提纲,对访谈结果进行量化,以支持决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的数据分析。

2.数字化审计的实践运用

2.1创建审计评价体系框架,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在审计准备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运用评价综合法,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等渠道,搜集了相关政策资料、统计数据和学者研究文献,总结不同观点,搭建审计评价体系框架,并运用数理分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权重,定义评价标准。

2.2规划总体审计策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1)选定审计范围,包括: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情况、效益情况(满意度)、会计核算等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可设定审计范围同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审计样本进行分类,即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编码,如分为达到目标与未完成分两组,进行组间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对比,从而得到有益的结论。(2)合理安排审计时间。采用现场调研和后台数据分析并行的方法,根据发现的问题滚动安排现场审计时间;现场调研包括与基层人员、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时间。(3)判断审计方向。审计方向可根据重点领域设置重要性水平,重要领域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低水平,结合风险点,量化风险的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抽样。(4)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类编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小组,一般可根据需要分核算组、内控组、资产清查组等,安排调研时间。现场经理由具有大数据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确保现场工作能够快速从数据分析中寻找问题和总结审计结论。

2.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高效开展审计

(1)风险评估阶段,应设定大数据来源以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大数据来源于宏观数据库,包括:财政、税务、发改、人社、统计、规划、物价、公安等的公开数据,风险分析阶段可用风险坐标图、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蒙特卡罗法、关键风险指标法、风险价值法和压力测试等方法,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量化风险,以精准地设计和执行风险应对程序。(2)风险应对。围绕风险评估的定量和定性结果,对制度设计、执行和效果进行内控测评,进而规划实质性测试方案。大数据分析包括:通过检查执行部门形成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谈话记录,询问相关责任人,从职能部门获取经济数据、财务及非财务数据,根据网络信息来源搜索政策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实地展开控制测试与穿行测试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将大数据结果设计和完善至工作底稿。(3)出具报告和跟踪检查。选派有大数据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上述相关底稿进行复核,撰写征求意见稿和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审计底稿标准化,提升审计效率,为后期开展的审计业务积累经验。通过审计项目大数据技术在调查、访谈、抽样等的运用,迅速提升审计人员在各知识模块的组合运用,灵活地将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数据分析,从而综合性的人才。

3.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以逐步实现数字化、科学化转型。数字化审计可以将各流程设计、执行和效果在各环节的审计工作以量化的方式融入审计计划、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应对和审计终结与报告四大流程当中。在审计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审计工作重点,将大数据技术嵌入案例研究法、评价综合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结构化访谈等审计方法中,合理搭配不同专业特长的审计人员,从而科学严谨推演审计结论。数字化审计的运用场景包括:(1)在审计计划阶段,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搭建审计评价体系框架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2)在审计过程中,利用调查问卷法和结构化访谈法等定量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并对资料采用分类编码方法分组讨论;(3)审计终结将审计模式及时归纳整理、设计工作底稿,将案例用量化方式演绎出来,供后续审计借鉴。

参考文献:

[1]杜永红,史慧敏,石买红.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研究[J].会计之友,2017(20).

[2]郭求文,张力军,童竞.对数字化审计发展与提升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8(18).

猜你喜欢

底稿分析法数字化
底稿审核与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讨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数字化制胜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