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经济重视农业科技研析讨论

2020-09-10王社红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发展

王社红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三农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必须依托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经济。本文将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研析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建立了城乡二元化模式,通过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村经济长期落后,形成了“三农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三农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必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

1.近些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97822.51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06478.73亿元;201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上升为123967.90亿元。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8.8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382.57元;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4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129.78元[1];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0.7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327.70元。——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6384万吨,全国蔬菜产量达70346.72万吨,全国肉类总产量达862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达5403.70万吨。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三农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增长至16020.70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超过119倍(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在2019年增长至13327.70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超过八十多倍。——但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4%;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8063元,超过当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10%[2]。

②自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打工后,我国大地上便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却没有城市户口,不可能享受城镇工人应有的待遇。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9亿),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减少(2019年全国乡村从业人员为3.7亿人,已经低于当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口),农村中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文盲、半文盲(民间戏称为“农村留守部队,部队番号386199250”);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导致了农田大面积撂荒,许多自然村变成“空心村”,最后消失(1984年全国有420万个自然村,2019年全国自然村总数已不足244万[3];其中有43.84万个村庄通自来水,有59.45萬个村庄通汽车)。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使农业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重视农业科技,依托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经济

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依托农业科技来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

2.1把农业科技变成特色农业的支撑

①当前,各地正在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特色农业。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把农业科技变成特色农业的支撑。要组织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下乡,对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并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②各地方要为农民积极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家禽品种、新的家畜品种,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各地方还要主动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且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农业科技服务作用。

③ 要围绕农业品种创新,围绕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组织并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加强优质多抗农业新品种选育,积极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要围绕绿色农业、优质农业和农业高效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突破[4]。

2.2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广、应用各种农业科技

必须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农业科技。

①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在原始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并实行土地轮换种植;土地需要长期休耕(有时需要休耕10年)才能恢复地力。在近代,工业国家的发明家研发出化肥,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解决了休耕问题。——我国也大量生产化肥、使用化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化学肥料生产国与化学肥料使用国,每年使用的化肥超过5800万吨。但大量使用化肥又导致土地出现严重板结,导致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并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大量死亡、农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问题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具体来说,目前必须尽快向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肥料缓释技术。

2.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需要精确计算土地的最小施肥量。其具体计算公式为: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要养分总量-土壤实际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目标产量可根据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来确定,确定目标产量所需要养分总量,则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进行全株养分分析,精确测定各种农作物每千克经济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土壤实际供肥量可通过测定基础产量来确定。

在確定土地的最小施肥量后,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养分含量(包括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以及当地气候、地貌、降雨的具体情况,精确设计肥料配方。最后,根据肥料配方指导农民进行精细化施肥,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化肥使用量。

2.2.2肥料缓释技术

目前,农民使用化肥采用直接施肥,肥料利用率低,而且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应向农民推广肥料缓释技术。——缓释肥料是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作用、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随着时间推移而缓慢释放的新型化学肥料。缓释肥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大面积应用,近些年来,我国各农业大学也相续推出了一些缓释肥料。

缓释肥料在水中溶解度小,缓释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可以长期、缓慢、可持续的逐步释放,从而减少营养元素的损失;缓释肥料可以使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内都能得到持续不断的稳定的养分供应,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农民则不必对农作物进行追肥,因此,使用缓释肥料可以减少农业劳动的强度)。使用缓释肥料,可以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并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因此,有必要向广大农民推广缓释肥料,有必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使用缓释肥料。

②推广微灌技术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但国内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实行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式用水,不仅严重破坏土体结构,而且无法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5]。——在我国,水稻的水分生产率为1.06kg·m-3,小麦的水分生产率为1.60kg·m-3,玉米的水分生产率为2.94 kg·m-3。采用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式用水,还导致农业用水长期高速增长,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工业用水、商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因此,有必要向广大农民推广微灌技术。

微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道、灌水器等部分组成。凡是符合农作物用水水质要求、靠近农田的河流、湖泊、井泉等,均可作为微灌水源。首部枢纽一般由水泵、过滤器、控制器、压力表、水表等组成;输水管网采用三级结构,它们分别是干管、支管和毛管, 输水管网一般采用塑料材质。灌水器有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各种形式,灌水器可将有压力的水流减压变成水滴或细流,湿润农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采用微灌技术,可以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变粗放式用水为精细化用水,节约大量水资源,保护土体结构不受破坏,并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

3.结束语

尽管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三农问题”还将在今后数十年长期困扰我国,长期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必须指导广大农业积极应用农业科技,来推动农业经济向前稳步发展,从而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洪菊.我国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及对策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 2020, 28(21):192+191.

[2]张建春.农业科技档案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6):46.

[3]庞玉梅.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 2020(06):33-36.

[4]赵婉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冶金管理, 2020(01):191+193.

[5]苗瑞雪.我国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及对策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 2019(10):67-68.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农村科技带头人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对策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浅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如何做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