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北陆地区竞争性产业分析

2020-09-10侯晓雨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5期
关键词:纤维生产企业

侯晓雨

北陆地方其名称来自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中的“北陆道”,一般指日本本州中部地区临日本海沿岸的地方,包括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古代以丝绸、棉织品、麻织物等纺织品制造业为主。福井县的纤维生产历史悠久,在“奈良时代”已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丝绸产地。现在,以聚酯等复合作为主要发展的纤维纺织品占全国生产量的40%,是国内最大的纤维产地。在石川县,小松市是“加贺绢”的发祥地,在“大和时代”已经掌握了养蚕和制织的技术并向“雄略天皇”献上了供品。到了“室町时代”,由于向将军“足利氏”进贡,加贺绢的名声高涨,被用于战争的旗帜。在江户时代,“加贺藩”的藩祖“前田利家”的第二代藩主“前田利常”在美术工艺方面造诣颇深,积极保护和奖励了这些产业和文化。受此影响,加贺作为机械地的基础变得更加坚固。关于富山县,从“明治”以前开始,也进行了麻、棉、绢等的生产。近代的北陆毫不吝惜地吸收最先进的纤维技术使其成为日本的先进产业。纤维业是石川县和福井县的基础产业,现在也是北陆地区的产品上市额和从业人员人数占很大比例的一大产业。一方面,作为基础产业,纤维业至今仍占据北陆经济的重要地位,但昭和时代后期,受日美纤维谈判的对美纤维出口的自主限制、“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大幅升值等市场环境带来的影响,北陆地区的纤维企业数量和产品出货量等过去几年来年来一直在减少。

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当地纤维企业也在不断地致力于向海外市场进军、提高国内市场的高附加值、扩大产品的销售领域等来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纤维产业为中心,对北陆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陆地区的纤维产业发展进程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如上图所示,在北陆地区,纤维业被定位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2017年的北陆地区的产品上市额中纤维产业占到6%;另外,在从业人数方面,纤维产业占制造业全体的10.3%,占当地从业人数的第二位。

1.北陆地区纤维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特征

1.1明治时期:纺织工程和染色加工工程的发展

北陆地区全年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在纤维业的制造工序中,特别适合纺织工序和染色工序。因此,自古以来此地就有丝绸业,江户时代加贺藩·越前藩积极地振兴了丝绸产业;此后,明治时代,引进了当时最新的英国纺织设备“飞梭”并创立了工厂,正式开始生产和出口“纺绸”丝织品,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纤维产地开始发展。根据图(3)和图(4),从纺织品生产、染色加工的数量来看,北陆地区现在仍占有很大的全国市场份额,可以看到当地集中了与供应链配套的染色加工和纺织生产的相关的功能。

1.2大正时期:构造变化和化学合成纤维的特殊化

由于明治时期大量出口“纺绸”织物的影响,北陆地区盛极一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经济整体进入战后经济危机,再加上主要出口地美国的丝绸业发达,导致了北陆地区高级绸缎业的衰退,机房倒闭的情况不断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新材料的“人造丝织物”找到并联合了当地企业,以福井县为中心,积极进行了大规模生产体制研究开发,从“丝绸”向“人造丝织物”的轉换快速地进行着。此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当地建立了“人造丝织物”的全盛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地的纤维业迎来停滞,但是战后,伴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的需要,丝绸出口大幅增加。但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当地的纤维产业变得非常不景气,很多企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需要,当地大型“原纱”制造商成功实现了“合成纤维”的批量生产,并以此为开端,当地企业在昭和30年代大力推进了“尼龙制品”和“聚酯制品”的生产转换之后,使得北陆地区的纺织业再一次快速发展。

1.3昭和时代:大型复合纤维厂商的合作和委托加工方式的普及

昭和前期以后,当地“合成纤维”开始普及,在与大型合成纤维制造商的合作体制加深的情况下,在当地由特定的合成纤维制造商作指导,联合多数中小纺织企业以生产纺织品获得加工费收入的“委托加工方式”的商业模式开始进行。从工业统计调查来看,与全国纤维业以及当地其他制造业相比,加工费占产品出口额的比例也在稳步提高(图5)。“委托加工方式”的特点是虽然利润率低,但是可以稳定接受订货,而且不需要负担库存成本。这样以来,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缓和了由于生产调整和库存负担造成的收益压迫,对本地纤维业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做出了贡献。

2.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的纤维产业

2.1构建全球化的生产体制

由于纤维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对薪资高的国内很难以低成本进行生产,国内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北陆地区纤维企业以中坚企业和大企业为中心,提高廉价服装的海外生产份额,构筑全球化的生产体制。在这一举措的背景下,当地企业希望利用海外工厂中相对便宜且容易确保的劳动力,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北陆当地所擅长的合成纤维可以在其制造过程中加成工“断面”的形状,或者在同一纤维内混纺不同种类的纤维(聚酯、尼龙)等。因此,各公司的技术将极大地左右产品的功能和品质。抓住这样的特征,一部分企业在高端技术的背景下,致力于多种时尚服装、运动服装、医疗用制服等要求高质量和高性能附加价值的品种。

2.2进军多领域的纤维产业

北陆地区的纺织企业也有从以往的“服装生产”到“多领域生产”的动向转变。作为这样动向的背景,当地企业通过应用面向服装生产培育的“高纤维加工”技术,向前景看好的非服装领域进军,谋求多样化和稳定化的经营。

(1)飞机材料领域(碳纤维的活用)

碳纤维自1970年被开发以来,渐渐扩大了其用途的范围。眼下,作为市场规模占据很大位置的是面向生产飞机机体的碳纤维材料,北陆当地也在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碳纤维具有较轻、强度大、抗弯曲能力强、化学稳定等特点,预计将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应用。一部分本地企业指出,为了进一步扩大碳纤维运用,除了需要扩大技术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低价格化”和“批量生产体制”的政策。

(2)电子机械领域

在北陆,面向电子机器领域的生产和研究开发也在不断进行。该地区新发明的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信息集成传播”的纤维“e-textile”与以往的电线相比,重量轻且具有弯曲耐久性,因此对于智能手机和为了提高耗油量性能而要求轻量化的电动汽车的电子基板等有很大的需求。另外,通过将这些电子纺织品织入衣服中,可以测量心率和心电等生物体征数据,将其与自身健康管理联系起来,随着产品性能的提高和量产体制的构筑,今后的市场扩张规模非常值得期待。

3.北陆地区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北陆地区是天然纤维的重要产地,可以利用以家庭用品和生活用品等与重视时尚的服装领域为中心,利用至今为止的经营资源和产地的积累来开展事业。

第二,利用服装纤维培育而成的不被设备体制化的技术诀窍和整体的品质管理。当地的公司通过包括准备工序和附属产品的处理在内的机械操作的以及整体稳定的品质管理,实现了与其他公司和国外产品的差别化。

第三,是包括染色加工制造商和机械制造商的企业密集。染色加工技术对于工业纤维所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密集分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效率。

北陆地区纤维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国内需求相对减少,以及伴随着海外地区纤维技术提高的前景下,预计将会出现严峻的情况。不过,回顾历史,北陆地区的纺织企业每次面临过去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时,都会努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事业内容的转换。而且,通过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符合时代的商品,席卷了世界市场。即使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当地也可以应用“纤维业培育”的技术来稳固北陆地区的产业稳定。

参考文献:

[1]野尻智弘「富山県の繊維産業と工業技術センターの取り組み」 『繊維製品消費科学 』2015年。

[2]大井誠「北陸繊維工業の現状と課題」『北陸経済研究』2014年

猜你喜欢

纤维生产企业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跟踪导练(一)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