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
2020-09-10胡泽平
胡泽平
摘要:区域的进步与发展与物质基础密切相关,但从当今的社会发展来看,更与促进人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变化的文化密切相关。农村文化是农村人民真实生活特征的写照,从农村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文化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路径
1.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及意义
1.1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作为生活在农村地区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体系的表达,乡村文化在文化物质状态层面上的表现是乡村建筑,在文化行为层面上的表现是传统节日。乡村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化状态,文化行为和以社会规范为代表的文化体系。[1]
过去,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农民占多数的事实,造就了乡村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明的根源在于乡村。自近代,我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受了沉重破坏,这种制度的被动变迁使农村社会更加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城乡的差距逐渐显现。人们加速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谋求更高的收入以改善生活水平,中国农村地区发生了从农业到非农业产业转移的大规模的“离乡”运动。这种迁移,导致人们逐渐漠视蕴含着丰富历史沉淀和民族智慧的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这种遗忘不仅发生在城市,毋庸质疑也发生在农村。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对抗”中,乡村文化日渐衰微。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知并重视农村文化,摒弃农村文化糟粕,挖掘、继承和创新乡村文化精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文化体系,振兴农村文化。
1.2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在乡村实施文化振兴,传达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态度,对改变过去的乡村发展观念,重塑农村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扶智”“扶志”、文化扶贫,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振兴乡村文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农村生活中,面对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及难以有效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就需要把农村文化与旅游业,科技,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既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又能更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促进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塑造乡村文化形象,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2]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现存问题
2.1缺乏整体布局设计的文化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农村文化振兴之路,注重人文情感,增强农村文化自信心。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总体布局缺乏对农村环境的考察和考虑,甚至导致盲目发展和建设的“重形式,轻内涵”的发展态势,忽视地方丰富历史文化资产,把农村建设成城市布局,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农村建筑等人文生态圈和文化景观的破坏。建设的文化活动室,大多仅限于作为文化表演等单一形式文化活动“展示”的场所,而不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建设。
2.2农村文化产业缺乏品牌特征和创造力低下
由于农村地区科技优势利用不明确、文化产业内涵不足、盲目发展,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发展和特点,创意发展水平低,浪费了大量资源,文化创意转化率低。[3]如今,服务水平低、价格竞争、批量生产与加工技术落后的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大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文化元素尚未得到深入探索,“特色”和“本土化”特征不突出。
2.3缺乏文化建设人才和有效的制度载体
随着农村地区具有活动能力和艺术能力的人数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受过教育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转移在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分布不合理,人口结构失衡。尽管中国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缺乏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加之农村文化建设和振兴缺乏布局规划,地方队伍、专业人才、文化品牌作品匮乏,农村社会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管理机制,来构建和运行乡村文化的自循环系统。农村优秀的民间活动和文化复兴能力进一步减弱,乡村文化礼堂和乡村舞台仅仅成为乡村文化的展示厅,一些优秀的民间活动失去了经营活力。农村文化的复兴和乡村文化的振兴,迫切需要文化艺术资源和更多的文化专业人员下乡,进行指导和引导。
2.4失去了农村文化的载体。
特定的身体状态水平和文化思想水平对人有微妙的影响,意识形态水平则显示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意识,特定的物质状态水平显示为文化场所和设施,这一过程离不开文化场所和设施等载体的作用。弄清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交流的文化平台现状,在理解乡村文化的现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4]与城市文化设施相比,尽管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数量比过去几年有所增加,但全国文化设施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对乡村文化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认同和对乡村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体系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缺乏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的文化意识。农村居民严重缺乏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这是历史中的农村文化意识造成的。这不仅体现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去城市打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这一事实上,而且还体现在使农村文化逐渐边缘化的许多农民认为农村从心底落后的事实上。
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
3.1促进农村知识发展,帮助农村总体规划
从农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看,如果要实现文化振兴,使振兴的基础更加稳定,首先必须找到文化立足点及长期的规划和布局。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共识“孝”,在以“孝”为主题的基础上,扩大文化范畴,统筹规划,不仅“孝”文化更为突出,还可在农村扩大“孝”文化的影响,将增强我国许多地区文化振兴的长期有效性和稳定性。在振兴文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并根据农村特色和民俗习惯,围绕“孝”文化,构建以“爱”、“感恩”为主题的多种文化发展路线,开展不断扩大格局,丰富内涵的“孝”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文化振兴的最终效果将尤为突出。[5]
3.2规划布局以吸引人才,挖掘内涵并创造特色
为了实现文化振兴,在促进农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有必要发掘农村的文化遗产,找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及更多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并强调振兴文化的过程中尊重村民和地区传统的特殊性的发展,使文化振兴得到更多的支持。[6]文化振兴需要布局,规划和特色,需要深刻挖掘农村文化的内涵,为振兴农村文化提供建议,但农村人员很难完成这项使农村文化不再是一种象征而是将成为一个系统的任务。当前,在社会提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支援农村建设,引导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其源动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农村创业干事,在挖掘农村文化内涵与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关注村民的需求,开展特色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民主体的可持续内生力,达到振兴农村的宏伟目的。
3.3建立文化品牌,培育自身造血源
为了取得理想的结果,农村文化的振兴在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根本立足点,需要不断的动力支持,在研究实践中抓好着力建设文化品牌的工作,文化振兴的成果将更加突出。在振兴农村文化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陕西“白鹿原”为例,作为“白鹿”文化的重要输出和实践者,“白鹿”文化的资源整合使白鹿园成为关中的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的特色镇。潍坊农民画产业价值链比较短,但在城市的大力推动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凤凰艺术学院专业团队对接后农民画具有完美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技巧,开展特色农民画的品牌文化创意设计是一种研究农民画村、开展农村规划设计、节日文化活动、农村环境美化等工作的必由之路。[6]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并创建文化品牌未来,围绕农村文化特色开展一系列优秀文化工程建設尤为重要。
3.4激活乡村文化创造力,打造文化产业价值生态链
实施农村文化振兴战略,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要整合和建设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必须协调“人文,地理,风景,特色”等要素,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创造力,大力发展农村创意农业,特别是将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深化加工业和特色旅游,赋予农业和农村工业产品文化内涵,开展农村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建设总体工程,提高农产品和农业产业文化水平。[7]同时为了实施农村文化创新战略,促进农村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经济的创新转化和创新发展,形成经济文化生态循环,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扩大农业文化功能的文化产品,协调农村图书馆,生态博物馆和民间艺术馆的建设。创建“一村一品”,实现农村产业的振兴。
参考文献:
[1]赵洪川.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6):88-89.
[2]尹庆民,张璐,杜建邦.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趋势研究——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为例[J].中国电视,2020,0(1):109-112.
[3]闫志华.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6):40-44.
[4]张扬金,邓观鹏.中国语境下“廉政生态圈”功能意蕴与现实研判[J].廉政文化研究,2020,11(3):4-13.
[5]孙凌云.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J].剧影月报,2020(3):84-85.
[6]陈洪波.清水江文书整理成果的著作权探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4):50-54.
[7]谢笑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高考,2020(16):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