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2020-09-10邱虎
邱虎
摘 要:生命化课堂是指要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尊重课堂的基础上富于课堂以活力,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浅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命化课堂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很多,包含自然地理知识、世界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气象知识、生态环境知识等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命化课堂的核心是赋予課堂以生命的意义,高中地理教师运用生命化课堂进行教学,就是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强调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应用生命化课堂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积极性[1]。
2.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教师应用生命化课堂进行教学,可以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有机的进行统一,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运用生命化课堂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可以运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观念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树立生命化课堂教学观念
生命化课堂教学观念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并应用的,高中地理教师也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认识到生命化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观念。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更加开放化,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主动进行思考、学习和交流,通过主动学习了解区域环境变化和不同时期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变化。教师可以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课堂研究对象,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研究问题,如:导致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原因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区域发展三阶段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增加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运用生命化的教学方式
生命化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学习和交流,使课堂具有生命与活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作用多媒体、游戏、活动等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了解,明白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探、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进入从未走过的路的时候,为何总能找到回家的方向;这一切都是因为有GPS,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定位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巧妙结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组成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掌握遥感的概念、装置、目标及功能,明白遥感对于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在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爱国之情的发展。
3.采用生命化的教学活动
生命化课堂会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生命化的教学活动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其进行改正,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自然灾害与人类》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长江和黄河洪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实际相结合,在活动中学生会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明白洪灾形成因素与人类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生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建生命化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可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运用生命化课堂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金花.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生命课堂的创设[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2] 佟晓明.生命化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教学,2016(0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