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培养方式探究

2020-09-10李千杰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培养方式创新思维

摘要:学前到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智力虽未发育成熟,但却是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幼儿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有着巨大作用。本文简要分析目前学前教育到小学阶段过渡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以及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儿童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创新思维培养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将创新教育渗透到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需从自身教学观开始改革,与时俱进,为学生创设符合思维发展模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理念,逐步引导学生的高效学习。

一、过渡期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将考试成绩摆在第一位置,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过早的被应试教育裹挟,受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教育者必然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方法陈腐,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意培养。在教育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主体,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认为将教科书上的知识记住就是最终的学习目标。这种固定的教学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就很难主动思考问题和深究问题,更难以主动将所知所学活学活用。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相对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思维一旦成为固式,必定限制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我国鼓励学生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也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操作难度更大。在发达国家,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课程是在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上的,学生的学习途径相对更多,但我国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载体都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另一因素。当前,不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的选择都面临着重新定位。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探究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学前儿童的抽象思维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的唤醒幼儿已有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使幼儿对于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兴趣,萌发深度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奠定基调。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教育的目标是为培育能够运用自己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通过设立目标,创设情境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完成目标的能力。

(二)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创新潜能

创新的潜力人人都有,但并不一定要取得某种成果才算创新,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这个特殊群体,如何定义其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有内隐和外显的两种形态,教育者只有正确认识幼儿的创新潜能,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培养其创造性。创新思维的一项重要部分是自主思考能力,小学教育者应当从基础习惯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教师再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每进一步的时候都加入思考。

(三)多维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其中多项思维是发散思维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要求人们从尽量多的方面去考虑同一个问题,充分发挥思维活力;侧向思维要求人们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其他领域交叉结合,从而从其他领域中获得启发,以解决本领域所遇到的问题;逆向思维则是指当在常规思路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困境,可以采取反向思維方式,背逆人们既有的思维路线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在学前之后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考能力。

(四)增加教学中的探索性内容

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为主,这些学习内容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前教育一定要为此打好基础,但由于学生分辨能力较弱,如果一直使用权威性教学内容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低龄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学前衔接班还是小学教师在教科书知识的基础上都可以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冲突环节及学生探索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调研统计、小组讨论等形式集中分析问题,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还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使用教学评价

教育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校方及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评价加以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学生心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也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创新表现最了解的人,因此教师的正确评价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创新思维活动的发展相当重要。我们教师应当善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自己的想法,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换为实践成果。

三、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学生能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但创新思维并不是说培养就一定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学前和小学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为学生创设宽广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去说、去做、敢想、敢疑,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更加独立的人格,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更好的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温佳丽. 中国儿童模特新型培养方式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00(036):93.

[2]陈雅仪. 学前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分析与研究[J]. 新一代(下半月), 2017, 000(015):155.

[3]金士洁. 自然主义视域下小学低龄儿童厌学问题研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7.

作者简介:

李千杰,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培养方式创新思维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