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江慧萍

高考·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用原则课堂应用高中信息技术

江慧萍

摘 要:微课作为“微”时代特有的产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适应了新时代快节奏的要求,微课正在各科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分析微课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而通过实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探究阶段和小结阶段,对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对于做好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概念及特征;应用原则;课堂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迅速在学校教育中走红,它形象、生动、容易变通、灵活性高且较为精简便捷。将微课充分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革新了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学各方面的改变和优化。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微课的理解,对微课及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征

微课,是在移动教学时代发展大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快节奏要求,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新的变革后的产物,微课一般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设计好五到十分钟内的一节“微”课堂。微课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针对性强,所用时间少等都是其特点。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通过思考,得出微课有如下几个特征:

1.“微”小性。微课是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微视频,具有微型课堂特征。它往往抓住最重要的某一方面进行短小精悍的讲解。如,对于文件夹的管理,学生先设想自己如何管理身边的小物品,然后通过微课将文件夹的建立过程加以展示。

2.针对性。微课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中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微型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专题探讨。针对Frontpage网页制作这一重点,录制完整的操作流程,学生操作中碰到问题,还可以反复回放,熟练掌握。

3.独立性。微课一旦完成,就具有其传播与交流的相对独立性。和传统的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并不要求前后衔接,也不要求首尾呼应。一节好的微课完成后,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很容易在线传播开来,或者成为相对独立的“网红”,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没有针对的实体导致很快就销声匿迹。

4.单一性。微课内容单一,一节微课只能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内容只能有选择性的讲解,一个微课只能解决某一单纯的问题。如,Word文档中如何编辑页眉页脚?通过一个微视频就可以让学生掌握。

5.时限性。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时限性,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最好控制在5分钟左右。时间太短解决不了问题,时间太长学习者没有耐心,难以集中精力参与其中。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微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移动教学的方式获取知识,给教与学都带来全新的体验。很多同学喜欢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阅读、听录音、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而微课的出现,则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当然,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时,也是要满足一定的原则的。

首先,微课是一种辅助教学。这是对微课的定位。微课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它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还是我们的主课堂。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课堂环节引入微课,但不能因此放弃主课堂。课堂主渠道地位始终是我们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保障。

其次,微课要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微课一定要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依托具体学科的教学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微课的意义也在于它能够促进具体学科的教学。微课的开发,其核心的价值就是必须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

再次,微课要整合学科资源。微课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微课在当前学科门类众多的现实基础下,应该发挥其整合学科资源的作用,使各科的学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认知过程。

最后,微课要有特色。微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使其通过特色与别的传统教学资源区别开来。只有做到与别的教学资源有区别,同时又有联系和思维的衔接,才能让微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分析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知识的记忆也具有一定的策略性。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新课程,而是发展成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用好微课呢?

1.在导入阶段应用微课

新课改倡导情境教学法,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导入阶段引入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的状态。当然,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齡特点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在第一章的第一节,其学习主题是“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我们要高度重视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然而,这节课理论知识点众多,如果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就会了无生趣。为此,我决定结合信息的概念学习,制作微视频。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在观赏微视频的同时,认识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首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然后师生一起观看一下课前特意制作的“微视频”,猜猜这位身边的“新朋友”是谁?学生在微课中,重新认识身边的熟悉的铃声、街头巷尾的广告、各种各样的标志……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让我们更好地沟通,更好地交流与合作等。这样,我们通过微课形式很好的实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任务探究阶段应用微课

高中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只有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后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离不开任务探究。例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明白IP地址的唯一性、识别和定位作用,掌握IP地址的格式特点,也要让学生学会查看本机IP地址和联网信息的方法。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变化,各系统查看IP地址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教师给出的任务——探究IP地址。在探究环节中加入“微课”,将目前学校常见的XP系统和WIN7系统的查看本机IP地址和联网信息的知识点做成微视频,把最难完成的操作用简练的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发的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查看不同系统中IP地址相关知识。在探究时能反复观看视频,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查看一台计算机的联网信息的目的。

3.在小结阶段应用微课

新课程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教师少讲一点,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充分得到学习的自主权。在信息课堂上,学生学习新课程知识之后,教师也要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消化,真正掌握新课知识。由于有些课堂知识较多,这时候教师如果把课程核心的知识用微视频展现出来,就能让学生巩固、完善知识,在愉悦中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例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覆盖面占据7页内容,知识点多,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地按照课本讲授,整个课堂不仅枯燥无味,时间上还会非常紧张,内容还不一定全部授完。这时候,如果教师制作一个微视频专用于课堂小结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效果更佳。微视频《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从实际生活引出“生活在信息社会”课题,设计的内容从古、现代的信息入手,阐述了信息的传播,结合实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信息的存储、加工、处理引出信息技术,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综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激励学生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总之,在这个10分钟不到的视频里,覆盖了第一章所有的知识点。教师精心备课、恰当选取重难点讲授,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课堂小结时利用这个微课,比一味地语言总结知识更具效果,让学生自主选择微课来巩固新知,在轻松氛围中结束学习。

总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通信技术不断发达的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更加促进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学生可以自主地反复观看微课,非常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微课这种教育资源在教育应用上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很多值得探討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微课实践教学中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幸祯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88.

[2]牛爱萍.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58-159.

[3]李卫华.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4):51-53.

[4]戴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06):84.

[5]董文林.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0(06):110.

猜你喜欢

应用原则课堂应用高中信息技术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