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脊轩志》教学指津

2020-09-10顾玲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顾玲玲

归有光擅长在平淡的细节描写中传递深情,后代的评论家称赞他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记述了与项脊轩有关的琐事,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细节,如“建筑细节”“人物细节”“景物细节”等,引导学生精读、细读,感受潜藏在细节之中的真情。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建筑细节”

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借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项脊轩是作者的书屋,也是全文感情的凝聚点,围绕项脊轩,作者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将全文的内容有序地联系起来,确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建筑细节”来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喜”与“悲”。

项脊轩原本是老旧、潮湿、阴暗的,经过修整才变得雅致。在文中,作者以少量的笔墨清晰地勾勒出项脊轩在修整前后的面貌。在谈及原先老旧的项脊轩时,作者并没有用“破败”等词汇来形容它。这是一处值得细品的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作者在文中提到“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这屋子都漏雨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呢?请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学生说“漉”带有“过滤”之意,项脊轩的屋顶虽有损坏,下雨天会漏雨,但缝隙不是太大,尚可修补,后文“余稍为修葺”与之相呼应。老屋虽历经沧桑,但其曾见证过家族昔日的繁华,作者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作者看来,项脊轩只需要稍加修葺,并不破败。

在文中,作者不但写了项脊轩,还提及了项脊轩周围的建筑的变化。同样是平淡的笔触,但作者蕴蓄在其中的感情已不同于第一自然段中的那样惬意悠然,而是在冷静中浸润着深沉的悲哀。紧扣第二段中的建筑细节,教师可这样设计这样的任务:作者是怎样展现项脊轩周围建筑的细节变化的?请你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采用“先是”“迨”“始”“已”等一连串反映时间变化的词展现了世家门第庭院环境的变化,暗示了整个家族的没落。作者还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展现了庭院建筑的变化,如“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然而,不管项脊轩周围的建筑如何颓败,项脊轩始终是作者独居的幽境。在第三段中,作者写道:“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交代项脊轩经历四次火灾的事实呢?经过讨论,学生发现:项脊轩经历了四次火灾依然没有被烧毁,给屡考不中、压抑困厄的作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鼓舞。项脊轩的幸存是家族复兴的象征,使作者在艰难的应试生涯中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项脊轩还记录了作者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曾经是自己温馨的小家。在妻子离世之后,项脊轩虽经修葺,却已物是人非,作者不常居住。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文中两处关于“修葺”项脊轩的细节。在第一段中,作者提到修葺项脊轩时是兴致盎然的,详细记录了屋子修葺前后的变化;在第五段中,作者提到修葺项脊轩时则兴致寥寥,没有写任何细节。两相对照,学生能更加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悲伤与怅惘。

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细节”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不疑处生疑”。在完成了“建筑细节”的探究任务后,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与人物相关的细节描写。

作者在文中追忆了三位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品读与这三位女性相关的细节。作者在追忆母亲时,谈及了母亲生前的叮咛,“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一个嘘寒问暖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在家族内斗的环境中长大的归有光是多么渴望亲情之爱啊,越是得不到,越是思念自己的慈母。清代文学家林纾是这样来评价文中的这段描写的:震川之述老妇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读之,匪不流涕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这一细节中的“留白”:“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老妪没说完的话是什么呢?会涉及什么内容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引导他们在“不疑处生疑”。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妪未说完的话一定是关于归有光的母亲的,比如母亲是怎样关爱归有光的,这会深深触动归有光思母的心弦。这处“留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能拓宽读者想象的空间。

祖母的话语中暗藏了她对归有光关心、疼爱和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归有光屡考不中,感觉有愧于亲人的关爱与嘱托,于是“长号不自禁”。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朗读,披文人情,深亥0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这里的情感是含蓄、克制的;“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里的情感如潮水般汹涌。

过早失去母亲,在求取功名的路上又屡遭打击的归有光还记录了自己婚后的温馨生活。“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妹们为何对姐姐家的阁子这么感兴趣呢?正是因为妻子经常与小妹们谈起项脊轩,而项脊轩又承载着夫妻间的甜蜜回忆,给闺中小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每次都会提及。这处细节是从侧面落笔,来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只可惜,妻子早逝,作者再一次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可见,这些细节描写中隐藏着多少情感密码啊!

三、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景物细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景物细节”,让他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解。文中的“景物细节”文约辞微,言近旨远,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 例如,在文本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兰”“竹”往往是高洁的象征,代表了作者不俗的志趣与追求;“桂”暗含了作者的登科梦想。透过这些“景物细节”,可以看到一个古代士子的形象。作者为了突显这间小屋的清净与雅致,还描写了项脊轩周围的昼景和夜色,如“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项脊轩的满足和依恋,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屏蔽大家庭内部的纠纷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抓住“景物细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项脊轩周围的秀美景色,感受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比如,文章末尾的景物描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睹物思人,含蓄地用景物细节结束全篇,把道不尽的真情寄托在一棵枇杷树上,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之,《项脊轩志》通过“物”“景”“人”等细节记录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扣文本中的细节,巧妙设计探究任务,从细微处着力,引领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