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小说的三个窍门

2020-09-10马海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窍门阿Q孔乙己

马海

小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没有找到窍门,只是将小说当成故事来看,虽然了解了故事情节,却没有从中学到知识。只有掌握了学习小说的窍门,才能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下面,笔者就分享三个窍门,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一、开口读

很多同学都认为小说就是用来看的。只有散文或者诗歌才需要用心用情去朗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阅读的重点往往在读,朗读也好,默读也罢,我们都要主动地去读。如果不读,那么便不能深人理解文本,也很难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所以,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开口读,要读出声来,有感情地朗读关键句子或段落,从中体会作者思想的情感。

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由于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比较多,笔者在这里就任选一段教你们读的技巧,如: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要读出孩子们渴望的心情)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这里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将孔乙己慌张的心理读出来,语速稍快,表现出孔乙己的紧张,因为孔乙己人虽善良,但是也抵不住生活的寒酸。读孔乙己的话时,要加重“不多”这两个字的语音,以显示其内心的恐慌)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读这几句话时,可以做出摇头晃脑的样子,因为孔乙己是个文人,说话也文绉绉的,甚至还有点自我陶醉,十分可笑。读时放慢语速,有自问自答的感觉)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有的同学如果不爱朗读,也可以在心里默读,但要用心读。

二、自由说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笔者推荐大家自由说,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的疑点、难点,自由地和同学或老师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合作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激活大家的思维。

比如,在《孔乙己》的最后一段中,作者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这是个病句。因为作者同时用了“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前者是表示可能,后者则是表示确定,不可同时使用。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用呢?是写作时不经意犯了错,还是有意而为之?对于这个疑点,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因为鲁迅先生的文字功底很好,他不会犯这么低级的语法错误。一般来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不会出错。至于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表达,我认为作者之所以用‘大约’这个词,是因为他确实不确定孔乙己有没有死,只是好几年都没有见到他了,孔乙己穷困潦倒,还生着病,所以推测他很有可能是死了。至于为什么又用‘的确’呢?我想是因为作者心里坚信孔乙己在那个社会,活着跟死了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他的身体还活着,精神也早已被周围的人打压死了。所以,他的确是死了,死在人们的口舌之下,死在黑暗无边的封建社会里。”

三、勤动笔

学习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读和说上,还要勤动笔,主动将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当然,除了写读后感之外,大家还可以对文本进行续写、改写、仿写等,力求在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当中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比如,在学完《孔乙己》之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另一本小说——《阿Q正传》,然后写一篇“孔乙己跟阿Q人物形象之对比”的文章,字数不限。大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作品的历史影响等进行赏析。

习作展示: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他善良而迂腐;阿Q则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农民的典型,他保守而卑怯,尤喜自欺欺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可悲又可憎,还可笑。他们都是孤独的、麻木的,都深受封建制度的戕害,在喜剧性的面具下,都藏着一个悲剧性的内核……

總之,学习小说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窍门阿Q孔乙己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窍门
排队的窍门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十里挑一”的窍门
阿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