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筝曲《晓雾》的技法运用与音乐审美研究

2020-09-10兰晓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法审美

兰晓虹

摘 要: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曲目《晓雾》,很有北京风味,是当时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现代筝曲。整篇文章共三部分:首先总结《晓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文雅富有趣味的筝乐弹奏手法,展示了京城晓雾、路旁奔波的行人;其次采用京剧-北京曲艺文化元素,凸显和强化了乐曲主旨,《晓雾》浑厚不失古筝音美,表现着现代古典乐器的特性;最后通过探究音乐美学角度分别对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音乐素材“京剧”进行思考。总而言之,从演奏技法和京剧的艺术特点看,以此领悟现代古筝名曲“独领风骚”的韵味。

关键词:现代筝曲;技法;审美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43-02

一、《晓雾》的创作背景

中国筝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吸收了传统无数的本土音乐,并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时俱进。在筝曲发展上,集百家所长最终形成现代筝曲演奏方法,为筝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现代筝曲地位之高是筝乐发展史上无法撼动的一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深受国内外筝曲爱好者的喜爱。现代筝乐在传统基础上扎下了根,并且通过对作曲家和表演者的专注研究,更新了筝乐文化的新视角。王中山先生音乐修养深厚,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传统古筝的基础创作筝曲,被现代学者称为后现代艺术大师。王先生自小学习筝乐,并受到数位民间艺人的教授,技艺成熟后,他继续向赵曼琴先生拜师学艺,时隔不久仅用一曲《井冈山上太阳红》闻名筝乐乐坛。随后考取中国音乐学院,接受系统性教育深造,并在专业学习和作曲方面表现出色。他专注古筝的创作与古筝历史文化的研究,将传统古筝要领与现代风格相互结合研究并创作古筝作曲技法,对现代筝乐的创作与演奏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来现代筝曲创造提供参考[1]。

二、《晓雾》中应用特殊音效及复调技法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筝学者与爱好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而《晓雾》作为现代筝曲的重要代表,旋律扣人心弦,加之筝曲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立体空间思维,同时利用特殊音效进行演奏,极大地提高古筝的表现力,并在另一方面增加了筝曲演奏的难度。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由于该曲拥有地域性特点,能够促使演奏者更加投入,以此来拓展创作人员的眼界。此外,由于《晓雾》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应用了西方复调技法,同时融合了我国京剧等特有文化,极大丰富其内容,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现代筝曲《晓雾》中演奏技法的分析

(一)左手“快速指序”技法在《晓雾》演奏当中的运用

“快速指序”技法在《晓雾》演奏中力度与速度使得十六分音符节奏均匀,乐曲能够直奔主题迅速地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既突出了《晓雾》独立的一面又使得每个韵律极强。

优美的音乐丰富了音乐的声织体,拓宽了空间的层次感。为保证左手在进行“快速指序”弹奏时力度、速度与音色的良好表现,在表演前演奏者要练习好基础。如放松指尖、放慢手速、贴弦、逐渐加速、控制力度等,手指每一处关节都要时刻为古筝音符服务,不能使肌肉僵硬,演奏出完美的十六分音符。

(二)左手“快速指序”技法在《晓雾》音乐色彩上的体现

筝曲《晓雾》中的境界感极强,幻化出老北京的文化气息,作为以技巧著称的筝曲,每一音符都体现着北京作为中国首都蒸蒸日上的局面以及傍晚都市生活忙碌的画面。右手的“摇指”部分对源远流长的国粹京剧曲调重复的演奏,彰显着在老北京城的历史风貌下,百姓闻曲生情悠然自乐的感触[2]。

(三)右手“輪指”中“反轮”技法在《晓雾》中的运用

筝曲《晓雾》中的“反轮”技法,就是将和弦音符反复弹奏,其音色应如玉珠碰击般清脆悦耳,颗颗饱满,节奏均匀。

(四)古筝“双指刮奏”技法在《晓雾》中的运用

双指刮奏与花指类似,它有着花指所没有的组合搭配法。刮奏完全用音符来表示,每一个音符都值得严格确定,演奏中仅使用两指即可天弹出双声音律。《晓雾》中“双指刮奏”产生出独特的音效,使人流连忘返。

(五)《晓雾》中“擦奏”技法的运用

通过“擦奏”的独特声响表现,绘声绘色地演奏出了清晨老北京胡同巷里的日常。《晓雾》古筝曲调中第三部分的“擦奏”技法演奏段让人感触颇深,清新脱俗的音符衬托出其后主体的音调,影响着第二次变奏的出现。

(六)《晓雾》中“拍板”技法的运用

通过对于《晓雾》的了解,能够看出在主体音乐的第四部分是借鉴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之中的 “打”。《晓雾》曲上的“拍板”技法的运用:“反轮”的弹击、模仿梆子声的叩击、琴盒与琴盒侧面的拍击等,就是“打”的演绎,主要体现在对琴盒与琴盒侧面的拍击上。

四、音乐审美下的现代筝曲《晓雾》

审美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情感体现,来自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生活,而且更多的是感性与主观相互交织,在音乐美学方面也是相同。通常人们认为艺术是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世界感性与自由的表达,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鞭笞与重新塑造。真正的艺术必然是无与伦比的,在艺术发展上,既要在现有规则基础上发展,又要打破思维定式的桎梏,运用创新思维增加对艺术的认知,使得艺术的表现更加生动灵活。因此好的音乐审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提升人们的修养,让社会更为和谐美好。音乐艺术符合人的审美追求,《晓雾》悠扬洒脱的十六音节符,试图向观众诉说着千百年来古筝的文化传承,通过听觉盛宴,让观众体验艺术美学思想。《晓雾》通过吸收钢琴与京剧的音调表演,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意境享受,凸显着传统艺术与现代印象派冲突交织的视听效果。它通过优雅的弹奏,配合舞动的身躯,让世人眼前宛若呈现着晓雾的老北京古老而不曾失去的朝气[3]。

身为艺术家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探索艺术领域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并且不断创作引领古筝音乐,使其创作技法以及演奏技法与时俱进。

(一)从传统音乐的审美角度来看

《晓雾》让人感受到儒道两家哲学思想对曲风的塑造。儒家经典著作《乐记》上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筝曲《晓雾》之美,体现着余音绕梁、回味不绝的感受。而道家提倡“无为观”,老子强调音乐之美应该体现在“大音希声”。且从散—慢—中—快—慢—散的传统音乐上建构起了《晓雾》的终极美学,具体体现是有美感而不野性,有渴望更有寄托,以此让演奏者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4]。

(二)从现代音乐的审美角度来看

《晓雾》基于北京现实生活,加之以传统京剧表演艺术为基础,追求美学意境的同时产生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此曲是京城陶醉夜色下的人文景观与“国粹文化”京剧表演的有机结合,抑扬顿挫的曲风,营造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忙与安静,足以体现出王中山先生对北京的恩深爱重,作品大胆创作突破传统思维惯性,堪称世纪佳作。《晓雾》无可比拟地成为现代筝乐审美中耀眼的明星,也是对于现代筝曲发扬的一个典范。

(三)现代筝曲《晓雾》对京剧艺术借鉴中的音乐审美

京剧四艺中的“唱”体现在歌唱,主要是让观众了解人物性格、情感的演绎方式。对于观众而言,“唱”的内涵是需要通过声音来呈现文学中所描绘的形象,犹如梦幻迷境,给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通过借鉴京剧文化不仅有助于人们直接体会到音乐的美学,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弘扬中国京剧艺术,促使更多现代筝月的创作[5]。

“念”是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它与唱相互协调,是语言提炼的艺术。王中山先生结合了京剧文化内涵,将文化基于音乐诠释出这首独具传统艺术精髓与特色的《晓雾》,衬托出京剧文化在筝曲演奏上的情感表现,将筝曲的美展现出来。

通过生动灵活的外形表现与灵活的动作演绎,让人们看出京剧舞台上“做”是武术舞蹈化后的产物,一招一式都是文化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表现。《晓雾》中(61-103小节)1/8拍的快速流水板,快速的“半轮”技法与右手“快速指序”的巧妙结合下,足以让人明白“做”的意思。其内容集聚筝乐的戏剧表现力,听起来极为动听,让人们意味深长,凸显着京剧独有的品位。

传统武术舞蹈化的演绎体现着国粹文化四艺中的“打”。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是演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弹奏技法与情节结合时,观众能够体会演绎时人物情感的渗透,获得艺术享受。《晓雾》中国粹文化京剧元素的灵活运用,凸显着创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国粹文化京剧这种传统戏剧体现着筝乐艺术审美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彰显力,交织着北京对于理想化景色追求与向往的感情。整首曲调前半部分缓慢,弹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弹奏间调节自己的气息,来诠释乐曲所表达的意境感。所以,筝曲《晓雾》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将传统艺术融入古筝民族乐器之上,通过技法创新逐渐扩宽筝乐的影响力,进而让更多人喜爱筝曲,也参与到筝曲创作中[6]。

五、结语

王中山先生创作的筝曲《晓雾》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创作理念的有机结合,既有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又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技法,让传统京剧艺术在《晓雾》一曲中表现出彩。其给人带来匠心独运的情感升华和精神追求。近些年来,对《晓雾》研究文献相对缺乏,因此也对笔者思考此曲事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时代在进步,古典音乐的创作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着变化,艺术间的相互交融势必加快古筝乐曲的流行。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传统筝曲与国粹京剧的有机结合,使得王中山先生创作出《晓雾》,为大学教学及筝乐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露.古筝曲《晓雾》之教学研究分析[J].祖国,2017(8):151.

[2]易璇.浅析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艺术创作特点[J].北方音乐,2018,38(10):88.

[3]刘睿彤.论古筝曲《弦板调》的创作风格及对现代技法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9(1X):186-187.

[4]钟晓红.现代筝曲的内涵把握及演奏者素质训练[J].北方音乐,2019,39(8):55-56.

[5]张乂方.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浅析[J].黄河之声,2019(9):16-17.

[6]梁慧珠.传统古箏作曲技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对比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1):23,2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技法审美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秀秀台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