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2020-09-10李雪萍
李雪萍
摘 要:为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增强辅导员育人实效,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自2012年开始举办,现已举办了八届。大赛比赛内容是辅导员实际工作的缩影,符合辅导员素质发展要求。大赛的举办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以比赛促学、以赛代训、以赛代练的办赛宗旨。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为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综合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提供支持。本文通过探讨辅导员“专业化”目标体现和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对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作用作出了反思,并就加强平台建设、动态学习规划、持续自我探索等方面对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關键词:素质能力;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80-02
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大赛的(1+X)·n模式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成果(2017fdy03)
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群体成员,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教育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共同发展意愿下,重视个体间存在的年龄差异化、学科差异化、职称差异化、性格差异化、擅长工作领域差异化等,开展协作学习、分享工作,在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的同时,取长补短、构建良好的互动性。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是自发、自主、自觉,对其“专业化”从目标一致、价值认同、自由发展三方面来实现协同进步、推动进步、自我完善发展的目标体现[1]。
一、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目标体现
共同学习与发展是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标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在认识其专业特征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养,从而能够胜任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身份。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纲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必须以认同自身职业角色为根本前提,不断完善实践核心知识和辅助知识体系[2],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意味着辅导员在从事专业教育的同时,需针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以缩短辅导员在工作中的适应期[3]。
二、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水平
由于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处于对学生繁杂事务的处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还要权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因此,高校辅导员从事务型到研究型、从管理型到教育型转变迫在眉睫,亟需辅导员提升时间利用效率,高效地投入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的学习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学习个体,辅导员群体需要对工作事务进行不断的共同研究探讨,对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源进行团体疏导,组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研讨的系统。每个辅导员群体的知识架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辅导员共同体的构建为学校交流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共享教育资源,还能够强化和提升辅导员专业知识、发掘隐藏和凸显的教育,融合共同发展个人和群体素质能力的水平[4]。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水平
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能够在素质能力大赛推动下,在学习共同体中获得柔性管理方式与指导,并在自发和自主、自觉的基础上为辅导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理念与管理理念,从而使辅导员岗位实践管理的动力和管理责任态度获得养成与提升,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柔性管理和素质化管理的相契合,促进辅导员形成内驱动力,为提升辅导员专业综合素质提供机会。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将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教训等转化为共同可利用的资源,集聚辅导员群体智慧,帮助辅导员从新手到专家的提升。因此,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降低了对辅导员专业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在提升高效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同时,加速了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育人水平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辅导员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教育的成效与辅导员育人水平。目前,高校辅导员群体在沟通交流和互助协作共进等方面存在部分辅导员学习能力较弱、工作视野狭窄、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辅导员整体能力发挥,从而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高水平建设。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可以开拓辅导员视野,而且还对辅导员素质能力、专业化能力、素质形象塑造等的强化和提升提供了机遇。在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带动下,通过对知识和经验、专业化等的融合,使辅导员工作更具使命感,在实际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上必然也会取得提升。
三、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一)加强平台建设,重视知识储备
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是集聚辅导员知识学习和互助协作共进、思想共鸣的交流平台。平台的构建直接影响着辅导员交互学习效果与辅导员群体建设。因此,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平台需具有多样化、共享化、有效化特点。需从组建具有交互学习、观摩体验、情感沟通等常规平台,延伸扩展地域交流与合作,打破校内院际、省内校际界限,形成更大范围合力,集中优势重点研究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打造辅导员专业发展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平台,总结提炼成功的做法经验和成果,并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推广和实施。利用好现有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辅导员在线交流平台,注重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培训体系完备,搭建科学有效的学习平台。同时,可学习和利用国内高校涌现出了李敏工作室、饶先发工作室等辅导员工作室,积累建设经验,重视学术研究和实践研究,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共同学习模式。
(二)动态学习规划,推动递进学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辅导员实践经验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自身需结合实践主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运用,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完善实践工作经验。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项目建设,以支持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探究,力争构建共享性的辅导员工作经验。可依据工作时间和专业程度,灵活调整辅导员共同体递进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内容。如:初级新手期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以辅导员职业认同和从业基本知识为主,学习层次以累积和实践经验来推动,按照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储备情况、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规划和构建不同阶段的学习共同体,确保辅导员素质能力和专业化的递进学习与成长。
(三)持续自我探索,转换潜在能力
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辅导员对自身素质发展进行规划,综合自身特点、客观条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自我评价。有针对性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对自身素质的发展专业化目标和全方位发展方向进行梳理与分析,在长期实践工作、学习中持续自我探索,关注潜在能力的挖掘和凸显,并通过长时间培养转化成为专业化、素质化的能力[5]。
(四)广泛采纳众长,吸取成功经验
素质能力大赛为高校辅导员之间创造了相互交流平台,是辅导员传递信息的载体。素质能力大赛向辅导员群体集中展示了其素质功能范围内的素质能力水平,其中,浓缩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储备,为其他高校輔导员提供了一定借鉴性。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素质能力大赛中,明白参赛是为了集中展示辅导员对工作必备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较全面性的检阅。在打破传统学习地域限制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共同体协助研究、构建互助体系,协同进步,从而为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能力更好发展创造最佳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培育团体文化,规范团体行为,提升辅导员团体素质。
(五)完善评价机制,实现互助共赢
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还需要进行完善评价机制,以促进团体的递进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考核机制侧重于对个体业绩的考核。容易造成辅导员个体之间产生利益上的竞争,影响辅导员队伍整体良性发展。因此,辅导员学习共同体体系评价机制需注重合作、互助、贡献、交流等评价指标,实施动态的素质能力、水平评价管理和跟踪,强化团体合作,协助同长、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能力大赛内容随着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结合辅导员自身工作历程和知识水平来建设。在坚持以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和专业化的基础上,以素质能力大赛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多角度、递进发展、综合评价的学习共同体,结合实践采取动态学习规划递进学习,广泛采纳众长,吸取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实现有效资源实时共享,从深层次上增强辅导员的使命感、成就感、幸福感,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方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使命担当——基于教育部第43号令的文本诠释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3):10-13.
[2]文薪燚.专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转换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31+33.
[3]李玲芝.素质能力大赛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3):20-23.
[4]杨晓丹.高校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建构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63-65.
[5]先桁.辅导员职业化素质化队伍建设——以贵州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7(10):104-105.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