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法实施路径探究
2020-09-10唐声文
摘要:我国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实施主体,同时也在行政救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政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从行政过程审视,行政过程可以从动态过程和静态阶段两个方面进行考量。通过研究行政法实施路径,全面动态考量我国行政法的实施过程,进而提升行政活动的水平。
关键词:行政法,实施, 路径研究
让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一直是一个重难点问题。法律有效实施的意义重大,如果法律只是停留在纸上,则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立法,包括行政法的立法,都是为法律实施做准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心,也逐渐向法律实施靠近。我国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实施主体,行政法要得到有效实施,必须通过行政机关的执法,才能得以落实。作为行政法实施主体的行政机关,同时也在行政救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行政主体的能动性,如何保障行政救济,行政法实施过程的动态考量与静态考察,对研究行政法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作用。
1.行政法实施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从形式和实质两个维度来看,行政法的实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实施主体,是确保行政法有效实施的动力。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的实施主体,对行政法实施过程及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行政机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执政能力,也直接影响行政执法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公民对行政法及其实施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行政法虽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得以实施,但强制力是后盾,行政法的实施有赖于行政法实施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行政法实施的过程考量
行政法实施的过程性,是指行政法的实施具有作为过程的性质,各主体的各种行为连续呈现,在外观上表现为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的动态过程。行政法实施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行政法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时间上呈现连续性,在空间上呈现关联性。其次,行政法的实施过程既有层次性,过程复杂,但层次分明,立法在先,执行在后,救济为辅。最后,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行政法的实施的过程具有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因此,行政法实施过程的考量,需要将行政法实施过程看成一个动态的、层次分明的、复杂的过程。只有将各种因素考量进去,才有利于更好地探究行政法实施路径。
3.行政法实施路径探究
3.1依法行政为根本准绳
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实施的根本准绳。所有行政主体都必须在依法行政的根本准绳下发挥主体能动性。依法行政原则要求一切行政权力必须依法享有,依法行使。因此,任何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职权的实现必然需要一个前置的立法过程。依法行政需要通过行政立法对行政主体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行政立法是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同时,行政立法也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法律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实施的第一要素。
3.2有效实施为执行标准
行政法的有效实施作为行政主体的主要行为,具有现实性、阶段性、复杂性等特点。要确保行政法的有效实施,就需要通过法律强制力促使行政权力的有效落实。行政程序则是促进行政法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实施行政法,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方面需要发挥行政程序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落实行政检查的保障作用。行政程序作为一种制约机制,能够有效确保行政法的实施。行政检查,则能够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得以落实。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确保常态化的保障作用。例如,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检查机制等,确保行政检查的保障作用。
3.3行政救济发挥保障作用
行政救济作为行政法实施后的补救,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是一种及时的补救措施。行政救济可以通过信访、督察等多种形式开展。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救济能够对行政主体形成一种监督制约,通过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减少行政相对人的损失,这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对行政主体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效果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行政救济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行政救济仍有一些不足。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应建议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专门处理行政复议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复议的案件范畴,使复议程序更加合理化。
4.行政法实施过程规范与调控
行政法实施过程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来考量。动态过程即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救济三个动态过程进行规范;从静态方面来看,可以将行政法实施过程分为立法层面、执行层面和效果层面三个静态的层面进行规范。有效规范行政法实施过程,有效调控行政法实施效果,要着重从第一個层面入手,即良法的制定,这是行政法实施的根本准绳,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行政法的制定,只有良法的制定,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行政法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行政法实施的效果。从动态方面考察,要注重行政法执行的过程,这是行政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只有确保行政法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确保行政法实施的效果。要对行政法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测评,对行政主体行政执法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不但需要创新评价考核方式,同时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法实施效果评价机制。“执法水平与执法效果评价一体化”机制的设置,执法效果与公民满意度评价不可分离,评价范围要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必须坚持以行政法实施过程评价为主,具有促使行政法实施效果的功能。通过建立全面评价行政法实施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行政法实现效果。
5.小结
行政法以宪法为执行依据,行政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法的落实能够维护良好的行政管理秩序,这也是行政法实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行政法的实施,能够维护行政管理秩序,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通过落实行政规范文件,防止权力的滥用,确保行政权的合法运用,确保良法的执行,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最后,行政法的有效实施,能够保障社会管理秩序。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实施的根本准绳,有效实施则为行政法实施的执行标准,行政救济对行政相对人权益作为一种及时的补救,其保障作用同样重要。只有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规范和调控行政法实施过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制定良法,完善行政法,有效监督行政法规实施效果,才能确保行政法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朱维究,胡卫列.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J].中国法学.1998(4).
[2]武文婷.行政法实施的举步维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2(22).
[3]江利红.论行政法实施过程的全面动态考察[J].当代法学.2013(3).
[4]马宁.服务型政府行政法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学论坛.2014(15).
[5]芦雪峰、杨欣.我国行政法实施的“路径依赖”探析[J].河北法学.2014(4).
[6]池瑛.行政法对宪法实施有着怎样的积极效应[J].人民论坛.2016(21).
[7]周敬敏.行政法实施宪法问题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5).
[8]魏芸媛.关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9(18).
作者简介:唐声文(1986-),女,汉族,重庆人,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