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测业务单元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探讨
2020-09-10高龙
高龙
摘要: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创新激励建设方面需要较多思考,本文就国有企业检测业务单元创新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对完善國有企业检测业务部门创新激励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检测部门;创新;激励机制
1.创新激励对检测部门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
创新是企业或者组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力措施,国有企业检测部门作为技术服务业,则更加需要注重创新。从创新中提升客户的服务、优化自身管理流程、降低自身的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明确自身的战略方向,来应对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创新进行多层面的激励是检测部门必须采取的管理行动措施。
2.创新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2.1激励手段单一
物质激励相对较多,缺乏精神激励,偏离组织目标、缺乏协作,造成团队力量削弱。企业缺乏创新文化形成。
2.2激励机制覆盖面不足,分层面需求定位模糊
认为创新是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忽视了操作员工的作用,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或者未实行,导致操作层创新激励不足,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创新针对性不足,解决问题不彻底或者效果削弱,与现场需求不匹配,
2.3创新激励机制设计不当
一是激励对象相对固定,主要集中在技术人员,对全体员工缺乏有效引导;二是忽视管理流程的创新激励重视不足,一方面是科研创新与管理性质的创新和改进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创新项目识别存在误区,对正常业务流程和管理改进混为一谈,削弱了管理创新的效果;三是对基层组织经营或者管理团队缺乏激励,将创新变成了个人意愿,降低了实施的效果和缺乏有效的引导。
2.4激励导向存在误区
一是创新缺乏与组织经营目标匹配性,追求新、特、高,缺乏对流程优化目标形成;二是忽视模仿式创新,存在创新应该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缺乏组织目标的引领和导向。三是忽视现场存在的小微问题,导致现场问题关注度少。
3.激励机制理论基础
3.1以激发动机的诱因为重点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是马斯洛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二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预防作用)和保健因素(提升绩效)。三是ERG理论:人在某阶段的需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同时有一个以上。四是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权力、交往成就需要。
3.2以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为重点的过程性激励理论
3.2.1是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项活动成果的吸引力×期望概率。二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每个人都有追求公平的倾向。且公平与否是被激励着从自己的报酬与贡献和他人报酬与贡献分别进行比较得出的。
3.3综合性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学家劳勒和波特认为员工在作出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另一种是内在报酬,如感到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以及能力的肯定等。
4.完善激励机制的对策
4.1激励手段多维度
是薪资激励,薪资激励作为物资激励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备受员工关注,根据部分研究成果证明,薪资激励仍然是最有效的激励形式;二在薪资激励中关注创新人员的活力激发,做到职务性薪酬与目标性薪酬的综合机制的建立,即对薪酬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具备激励的合理性;三是加强激励的仪式感,如在薪酬激励的同时开展颁奖等形式。使得受奖人员在得到薪酬激励同时,在组织内部获得其他团队成员尊重,实现自我的尊重需要;四是在部门或者单位内部加强标杆、榜样的树立,加强对其激励的缘由宣传,一方面加强组织创新目标的明确性,使得部门成员知晓如何获得激励,提高参与面,提升员工与组织的目标同步性,提升组织效率,加强激励杠杆的有效性。
4.2增强激励的覆盖面
是分层面对创新人员进行激励,即激励机制覆盖面要足够大,要考虑到操作员工的流程小改进,技术人员的流程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促进全员创新,最大限度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达到持续改进。二是加强管理人员创新业绩的考核应用,将创新与考核成果有效衔接,明确成本、效率与经营性结果的衔接关系,消除低质量、低技术创新的经营效果的短期效应,将创新的标的朝向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降低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
4.3提升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实用性
打破创新激励的平均主义。二是注重长期与短期经营效益的平衡,一方面解决短期成本、效率问题,关注现有流程的优化;另一方面关注长期检测发展方向,为将来发展确定创新路线。三是注重公平,建立符合员工收益和贡献的比较模型,解决创新类别差异与激励匹配关系,在激励制度中体现激励公平。四是设计流程化奖励机制,即对提出改进具体要求或者目的、设计改进方案、实施改进组成部分等分段奖励,同时激励查找问题、方案设计、方案实现者,在激励机制上形成链条式样激励,培育基层员工的创新动力,形成组织内部各尽所能、取长补短,集成团队力量创新。
4.4提高组织绩效目标对创新的导向性
通过以下方向导引,引导创新者围绕基层部门管理流程和技术发展方向中需要解决问题,以此为目标,引导所有员工有目的有方向进行目标性创新,形成目标一致解决现有问题,面向未来发展方向去努力创新。引导员工在以下方面寻找、解决检测流程和管理中存在问题:
(1)检测技术、检测工艺、分析设备的检测速度提升、成本降低、人力资源减少等方面改进。
(2)耗损材料和能源节约的措施和方法。
(3)检测流程的优化和检测质量的提高。
(4)检测流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现有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5)经营发展、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前瞻性的建议。
(6)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其他各种改进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史蒂文L.麦克沙恩,玛丽.安.冯.格里诺:组织行为学 机械出版社 2017年6月.
[2]基于员工与企业两维度的国企激励机制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理论探讨 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