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药性研究

2020-09-10周俐利

康颐 2020年6期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将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0~1.5g/d治疗2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加用阿卡波糖片0.5g/次,3次/日,餐时口服,连续治疗5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肥胖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各种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肥胖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肥胖2型糖尿病一是种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此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呈流行趋热,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与代谢紊乱有关,三多一少为主要特征。临床统计表明[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为体重超标,而体重超标的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现象,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目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首选的仍是二甲双胍,但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仍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本文研究通过比较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人体质指数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6年10月~2019年09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3]、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以及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确定纳入标准:空腹血浆血糖( FPG) 在5.6 ~ 6.9mmol/L 之间,同时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2h血浆血糖( 2hPG) 7.8 ~11.0 mmol/L之间,体重指数( BMI) ≥25kg/m2,腰臀比 ( WHR) 男≥0.,女≥0.85,排除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心肺疾患感染,手术以及大量饮酒。经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5g/d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仍欠佳的患者,共70 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 (48.5±12.5)岁,病程(13.5±6.5)个月。

1.2治疗方法

患者继续饮食控制、运动及原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0.5g/次,3次/d,餐时进食第一口食物后口服。每间隔1周复查空腹血糖(FPG)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每9~10周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取实验开始时和20周后的血标本及体重指数(BMI)进行对照分析。同时监测肝功、肾功、血脂等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包SSPS 16.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前后的检查结果见表1。同时监测的肝、肾功能及 血脂等均未见明显变化。

2.2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以亚洲-太平洋地区2 型糖尿病政策组制订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和开始干预的起点》为标准,70例患者中FPG達标者43例(61.4%),2hPG达标者51例(70.8%),HbA1c达标者47例(67.1%)。

2.3不良反应

13例患者反映存在腹胀、排气增加等不适,但一般均较轻微,未影响实验的继续,也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3 讨论

肥胖2型糖尿病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发病者中约有25% ~ 50%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同时肥胖2型糖尿病还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在所有环境因素中肥胖是最具独立性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存在脂肪代谢紊乱, 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被释放到血液中, 当游离脂肪酸达到一定水平后会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同时肥胖患者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相比正常人群有所降低,单个受体功能也受到抑制, 即使部分胰岛素能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向细胞深处传递一系列信号的功能也受到损害。同时肥胖患者葡萄糖转运子的数目相比正常体重人群也显著减少, 以上多重因素导致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极大增加。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持续肥胖者,60%有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练和二甲双胍口服等综合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或控制不理想时,如何选择下一步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二甲双胍通过改善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表现为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糖的无氧酵解,有效降低血糖。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70例患者为期20周的观察,发现联合两药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进一步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李冬云,韩冰.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143-144.

[2]魏建刚,张倩,杨建波,孙薇,徐金凤,吕书勤.普拉克索联合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治疗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7):18-19.

[3]冉东川,徐跃,熊莉云,郭莲.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10):120-122.

作者简介:

周俐利(1989-),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市工人医院药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药性研究。

猜你喜欢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治疗效果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67例的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水平的影响
阿卡波糖或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对比研究
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