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服务业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研究

2020-09-10李红超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7期
关键词:业态服务业升级

李红超

摘要:促进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保障高质量民生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供给创新、供给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服务消费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分析服务业新业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掌握其促进消费升级的机制理论,发现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消费升级;服务业新业态

1.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背景

1.1科技创新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

当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中,全球正爆发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大量新兴技术在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成果的创新速度和传播速度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对于消费升级和传统服务业的创新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技术正在加速服务业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和商业内容的升级创新,推动服务业向平台化、智慧化和网络化迈进,促进了互动式、体验式和个性化服务消费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服务业的广泛升级。

1.2服务型消费在国民消费结构中地位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国民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的单纯的物质消费,衣服、食品、传统家庭耐用品消费占比不断下降。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为例,1978年我国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7.7%、57.5%,到2016年已经分别降到30%,数据变化显示中国国民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同时,国民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1990年农村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比分别为10%、14%,2015年这两类消费支出占比分别提升为32.3%、31.4%。我国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给我国服务业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1.3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变,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70%,2012年为56.71%,2015年上升为66.42%,2016年为64.6%,2017年上半年下降到63.4%。随着我国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逐渐减弱,消费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但是,中国整体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至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从62.1%下降到51.8%,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9%下降到38%。与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印度的60%以上水平,我国的居民消费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服务业新业态对于消费升级的积极意义

2.1推动创新消费方式,提升消费体验

首先,平台消费、网络消费和移动消费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方式的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已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这种消费群体具有更为活跃和先进的消费意识。他们利用平台和移动终端,消费水平更高,消费能力更强,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从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手机票务、网上租赁、二手平台交易、网上出租车等,利用手机购物和平台购物产生了大量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大。其次,消费方式升级能够持续,体验式服务消费需求增加。顾客对新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精神文化需求、舒适需求、消费体验、社会功能、个性化需求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在行业体验中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需求和反馈,鼓励用户积极开展设计体验和反馈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提高客户的实时体验。

2.2帮助消费结构升级优化

新形式的服务消费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步从单纯的物质需求增加有精神文化需求,消费类型由传统的衣、食、住、行转变为文化、休闲、娱乐等消费方式。在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消费领域日渐拓宽。在这种背景下,精神满足型服务消费被大众广泛接受,对这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配套服务产品和企业组织模式不断变革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不再单纯是为了生存,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休闲娱乐消费。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二产业服务特色增强,第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较好,产业边界模糊,加快了第一、二产业服务消费的进程。

2.3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首先,新的消费市场不断涌现,国内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深化。伴随着新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类型,如人力资源管理、车辆租赁、信息资源咨询等业务形式。其次,网络消费的普及率并没有下降。线下购物与电子商务互动促进消费升级,成为提升消费能力的重要一环。最后,传统的服务型企业和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许多餐饮业、零售业等服务型实体企业积极融入“互联网+”,通过扩大线下到线上的交易规模,灵活应用拼团、凑单等促销方式,刺激消费量迅速增长。在万物互联背景下,行业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品牌的营销战略也在不断更替,许多传统产业引入现代化科技支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推出新型金融业务,如花呗、借呗,刺激年轻消费者超前消费。无论是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支付平台,还是以京东金融、微信钱、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都在不断完善支付的最佳方式,不断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优惠性,努力提高支付的便利性。

3.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

3.1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和谐发展

营造公平合法的消费环境,营造廉洁安全的社会治理环境,通過建立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保证服务业新业态平稳有序发展。通过优化市场建设秩序,保障安全运行,使服务消费始终处于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之中。通过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营造安全消费氛围,消除消费者的“信任缺失”,促进消费升级,通过社会责任的宣传,整体提高消费者消费习惯,是消费者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市场秩序和法律制度。

3.2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理念

要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效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健康消费,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对健康生活和科学消费方式的掌握程度,使消费者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全面,发挥挖掘消费的作用和潜力,进而鼓励消费。同时,对于中老年人,要引导他们提高使用电子产品的能力和网络消费能力,使他们适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逐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方向向健康、绿色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新形式下推进消费升级进程。

3.3创新服务业态攻击方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联络网络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网络消费。 同时要对电子商务物流要加大支持,不走出乡村就能“买遍全国”。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面向中低收入群体,提高中低收入者消费信贷水平,使其能够在合理范围内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同时,要积极改善消费者服务支持设施的建设,使服务消费具有良好的环境。支持和扶持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使服务提供商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提高服务和产品的水平。创新消费供给方式,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完成的过程中去,提高消费者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感。积极开发“ 互联网 +”技术,大力发展信息生态系统,  扩大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生态休闲,信息咨询等新服务范围,增强特色服务实力。

3.4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消费能力

“二元”特征在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中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由于收入的落后导致消费观念更新缓慢,使农村居民在服务消费上的支出比重较低。新型服务业的消费也需要“钱”,消费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正确解决,服务业的消费升级将受到限制。因此,应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更新消费观念,促进城乡居民新型消费的均衡发展。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费者敢于花钱的基础。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特别是要提高广大农民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数量。要完善就业创业机制,畅通劳动者的收入之路,充分发挥再分配制度的调节作用,弥补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短板”,减少消费者对改善消费、扩大消费、享受消费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刘卫河.服务业新业态对消费升级升级的影响[J].福建质量管理,2018,000(010):34.

[2]刘一乐.新兴服务业,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J].全球商业经典,2018(10):36-40.

[3]张彩霞,张娜.依托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J].统计与管理,2013,000(004):63-66.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學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以蚌埠市为例》(编号:S201910378833)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任森春。

猜你喜欢

业态服务业升级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字词升级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