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
2020-09-10曾勋黄琨
曾勋 黄琨
摘要:隨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的转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协同产业的协调发展并提高产业的集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势必会成为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研究长三角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有利于更好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对长三角三省一市2007-2018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发现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计量模型引入区位熵、研发能力、竞争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等解释变量研究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目前产业集聚整体上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地区之间的政策壁垒以及产业分布不均导致。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更协调平衡发展,对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增长质量;多元回归
1.引言与文献评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向将把重心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2019年12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以区域共同发展推进产业协作发展,尤其是对经济贡献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企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
目前,长三角地区依靠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科技基础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技术交流的前沿阵地。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排头兵,而且肩负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研发活动的活跃度,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无外乎就是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因此创新知识的产出将会对高技术产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各自优势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这样做不仅符合国家国情,也能够满足地区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要求,更是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收集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高新技术产业2007-2018年的数据,利用区位熵和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在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经济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且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强相关政府支持干预建设,以上海为核心带动整个相邻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未来搭建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长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区位熵来反映长三角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情况。参照宗成峰的研究方法选择产业总产值法计算区位熵,因为产业总产值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规模,根据产业总产值计算的区位熵能够较好的反映长三角地区的聚集水平即:
本研究根据《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地区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对三省一市2007-2018年高科技产业区位熵进行计算以确定集群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长三角三省一市近五年以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其次为江苏省。浙江省从2012年起开始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有显著的增长趋势,而安徽省则趋于稳定且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主要包含航天航空器械制造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产业、医疗设备器械制造产业以及信息化学品制造业6大类。本文利用各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个数来反应各产业的集聚程度:
由于数据获取问题,本文分析了2018年三省一市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集聚情况,如表 2 所示。
如上表所示,从分行业的集群情况来看,上海市始终保持在全国水平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较为显著,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医药制造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其他五个行业中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安徽省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上与未达到平均水平不具有优势。浙江和安徽大多接近全国水平,虽然集群效应并不明显但是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多元回归分析
众所周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参考前人以及国内外文献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产业集聚等等。因此,本文不仅深入讨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有分析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等变量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样将可以达到全面考察各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的,并且为下一步的对策研究提供材料支撑。因此,以区位熵(LQit)为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的指标,以 GDP总量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引入劳动(Lit)、资本(Kit )、研发能力(R&Dit)、竞争活跃程度(COMPit)、政府干预程度(GI)、对外开放程度(OPEN)七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全面考察长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具体如下:
由于研发能力(R&Dit)的增强将有助于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因此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R&D占全国的比重表示;地区竞争越激烈将使得企业不断创新,又因为存在挤出效应因而也会导致资源浪费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竞争活跃程度(COMPit)用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个数占全国该产业的企业个数的百分比除以某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提高,各地区获得资本的能力不同从而对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不同,这里采用进口总额与GDP的比重来表示对外开放程度(OPEN);政府干预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各省市财政支出与GDP的必知来表示政府干预程度(GI)。数据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火炬年鉴》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的原始数据,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8年。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总结国内外文献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模型设定为:
3.1回归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5.1软件,根据上述建立的计量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由以上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变量的系数为负,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程度每提高1%,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反而会下降0.669%,且在1%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明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有集聚态势但是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却有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活跃程度以及对研发的投入强度大小却对长三角的经济有正向促进作用,一方面原因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在长三角的集聚将引入大量的人才、企业、资金、技术等的投入,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增长地区的经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长三角各地区政策差异以及地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壁垒,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相对较少,同时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要素可能存在竞争,地区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会对整个地区产生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由于该产业整体上创新能力并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还在处于成长期并没有完全成熟,地区间企业也没形成产业的联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关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系数均为正,特别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当地经济增长将对应增加0.383%和0.966%。
3.2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了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现状,通过区位熵的指标测定了四个省市2007-2018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发现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的产业集聚趋势.通过引入相关变量对长三角经济发展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整体的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的经济的发展有抑制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由于城市间经济政策壁垒,产业无法得到联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工不完全,导致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使得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此要想要实现区域一体化,提高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笔者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2.1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推进区域间产业联动。鼓励并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加强创新的基础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构建区域一体化城市间应该建立一条完整的适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产业链,实现区域联动的同时也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实现长三角更为稳定的增长。
3.2.2推进高新技术各产业的均衡发展。例如我国的上游产业医疗设备制造业以及相关的医疗仪器仪表制造业,其发展不仅关系到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了长三角的民生问题。解决这一发展不均衡问题也就能够更好的解决民生矛盾,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要提高医疗设备的转化率需要政府从中敢于,通过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像医疗设备行业,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大力发展。
3.2.3优化政府管理方案和政策环境,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由于城市之间具有经济政策壁垒,城市间的营商环境以及发展空间就显得局限。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制定关于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围绕该区域打造创新平台,结合各省市在技术、人才、产业以及应用场景上的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一种现代化的體系,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周边城市,成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在实施整体规划后,结合各区域发展现状对其当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各地区的地理区位上的集聚优势转化为经济上的集聚,当产业实现集聚内的和谐从而也可以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同时也可以加强国际资源的交流融合,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企业竞争力并争取难得的投资机遇。
参考文献:
[1]袁鹏,唐欣,彭文武,陈慧卿.潜在创新要素协同的空间关联以及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关系研究[J/OL].经济地理:1-14[2020-10-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26.K.20200616.1623.002.html.
[2]唐毅.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20(05):71-80.
[3]刘国岩.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与DAHP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29-31.
[4]陈景华. FDI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何融.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
[6]陈培伟.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33):19-21.
[7]宗成峰.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以中国纺织产业为例[J].软科学,2008(03):49-51+62.
[8]陈抗,战炤磊.规模经济、集聚效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19(12):85-91.
[9]王海虹,卢正惠.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商业经济,2017(06):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