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护理在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探究

2020-09-10王伟文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质量

王伟文

【摘要】目的:将全方位护理用于血液病护理中,评价对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选出2016年4月-2020年4月进入本院血液病区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73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纳入试验组(37例)、常规组(36例),常规组向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向病人予以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在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 试验组病人感染出现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全方位护理措施实践于血液病区护理工作中,能显著降低病人的临床感染率,使其护理质量有效提升。

【关键词】血液病区;全方位护理;医院感染;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07-056-03

血液病指的是人体造血系统发生障碍或造血系统出现血液异常改变的一类疾病,症状特点以出血、贫血、发热等为主,引发血液病的诱因较多,如生物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及免疫因素、物理因素等都可能诱发血液病。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通常为使用激素或进行药物化疗等,治疗期间病人免疫系统会受到相应影响,并产生比较严重的副反应,而感染属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病人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鉴于此,对血液病区实施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医院感染及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此文选出进入本院血液病区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73例为对象,实施分组比较,评估全方位护理对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汇报内容为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随机选出2016年4月-2020年4月进入本院血液病区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73例为对象,上述病人入院时未出现任何系统感染现象,排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开始研究前全部病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疾病类型包括:1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1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其他恶性实体瘤。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纳入试验组(37例)、常规组(36例),试验组:3例儿童,34例成人;19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5-80岁,中位年龄(57.2±13.72)岁。常规组:2例儿童,34例成人;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6-77岁,中位年龄(56.7±12.98)岁。将两组基线资料予以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向血液病区病人予以常规护理,工作涉及:指导病人完成各项辅助检查,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配合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病情改变、恢复情况,做好基础护理服务等。

试验组向血液病区病人予以全方位护理,工作内容为下:

(1)严格控制病区感染因素。①诱发病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病区

温、湿度及微生物菌落数等,护士在日常护理中注意监控空气质量,严控病区的物流、人流,并定期清洁与检查过滤系统。②做好地面、物品表面的消毒处理。

病区地面、物品表面要维持干燥、清洁,同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500mg/L)对其进行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③抹布及卫生用品的消毒处理。以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抹布30分钟,再进行冲洗、晾干备用;对床单位进行消毒时,应坚持“一患一巾一用一消毒”原则;使用地巾后使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再冲洗、晾干备用;多重耐药病房与感染病房的地巾须固定使用,坚持做到“一房一巾一用一消毒”;定期对病区的消毒效果展开卫生学监测。

(2)饮食指导。血液病病人由于受到治疗影响,多伴有虚弱、恶心呕吐、食欲消退等体征表现,加之机体脏器功能有所减退,因此,病人免疫功能、抗感染能力均降低,易受病原体入侵。护士应注重指导病人进行合理饮食,对化疗后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者,除给服止吐药外,宜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口味清淡、低脂类食物,如新鲜蔬果、牛奶、鱼肉、虾肉等,以增强病人机体营养,提升抗病能力。

(3)坚持严格无菌护理操作。日常护理当中,护士严格参照无菌标准和護理技术原则完成各项操作,一次性用品须专人专用,对深静脉置管实施严格消毒;注重改善病区和病房内环境,做好手部卫生、空气消毒、医疗用品消毒等工作,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标识情况,嘱咐不能随意跨区,以切断感染源。严密监测病人各项体征,关注有无咽痛、皮肤压疮、咳嗽、牙龈溃疡及肿胀等感染征象出现,提前做好预防处理。针对已经出现感染者,须住单间或与同类感染者集中住于一个病房内,采取隔离管理,并限制探视。

(4)落实各种仪器消毒管理。氧疗设备、静脉导管、呼吸机导管等各类仪器需给予严格的灭菌管理。氧疗湿化装置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对循环使用的氧疗装置进行每日消毒,终止给氧支持后实施终末消毒处理;若1周未使用需重新消毒。静脉留置PICC导管应每周替换1次肝素帽,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者要立即拔除导管,留取导管尖端5厘米长的导管及抽血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辅助诊断和对症用药;使用留置针静脉治疗者,保留留置针的时间不得超出96小时。

(5)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在和病人交流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了解其心理需求,针对负面情绪给予有效干预,帮助减轻担忧、焦虑、不安、紧张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同时,向病人及其亲属展开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杜绝风险因素,增强病人自我防护的能力。

1.3评比指标

统计两组病人出现感染(肛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口腔黏膜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等)的具体情况;评估两组护理质量,以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展开综合评价,包括五方面内容: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服务态度、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各项内容的总分是100分,≥95分视为优,80-94分视为良,低于80分视为差;各项评分之和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 (n/%),数据对比经x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病人感染出现情况对照

试验组病人感染出现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于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

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于表2:

3.讨论

全方位护理指的是,在病人住院阶段,护士采用规范化、全面化、有序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从专科护理、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展开工作,以提升护理效果,帮助病人改善病情。將全方位护理引入血液病区病人护理中,是在落实基础护理措施的条件下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护理原则等执行操作,既要做好病人身体护理工作,也要注重病人心理的疏导干预,同时维持病区、病房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严格落实各类仪器、用物的消毒处理措施,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管理,尽可能将医院感染率降至最低,进而提升护理总体质量。

此研究过程中,常规组向血液病区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向血液病区病人予以全方位护理,试验组病人感染出现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说明,将全方位护理措施实践于血液病区护理工作中,能显著降低病人感染出现率,使其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钟春芳,胡桂琼.全方位护理在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2):169-171.

[2]章美华,谢小红.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57-159.

[3]王新有,禹康,郭新红.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5):167-168.

[4]郭爱茹,饶莉,徐琪,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4):810-811+814.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护理质量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