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有意学有成

2020-09-10王锦平

高考·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情新课程改革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顺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议题教学要达到效果,就需要立足于教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筛选能够体现时代背景的情景设置科学有效的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探究,进而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议题教学;新课程改革;学情;交流研讨;平等开放

议题教学法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和结果性,把整个教学目标直接指向了结果,要求课堂通过学生的学习达到规定的目标,这样虽然能够达到结果的最优化,但是往往会使教学过于专注结果而忽视了需要澄清的价值误区,实质上教学就成为了只教不学的状态。2017年版的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倡采用议题式教学法,是因为围绕议题设置活动型教学课堂,符合了课程改革中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强行灌输和死记硬背为标志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强调议和学的结合,议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解读质疑社会生活现象,深度研究,启发思维,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利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议还能够指导学生探寻真相,辨别是否取值,明确价值取向。可以说议题教学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深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议题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实际运用中还是会面临不少的困难,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发挥议题教学的作用,提高议题教学的效果呢?

一、因学而设,常设常新

议题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议题教学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以议题为中心,开展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能够开展合作探究,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有题可议,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同时,又因为议题教学本身担负着澄清价值取向的重任,所以议题的选择还需要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体现新时代新思维新道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和新的发展,让学生在议题的探究中提高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引领价值取向。

比如,我们在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上,可以引用热点话题“抗疫路上的逆行背影”,以“逆行还是后退”为议题,探究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医护人员集体请求前往一线和其他地方的医护人员集体请假的对比,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这个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并不会绝对地否定集体请假的理由,因为他们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这也正是很多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模糊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这种看似没有异议的议题来澄清学生的思维误区,引导学生理解对国家对集体的奉献的重要性,明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议题要发挥积极的效果,就要面对主流和非主流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考虑到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思维判断能力,尊重学生的困惑,通过辨析式的研讨,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精神,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价值引导功能。

二、有效研讨,升华情感

议题式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引出议题--交流研讨--升华情感”的模式。引出议题只是教学的开始,重点要注重交流研讨的过程。交流研讨并不是简单让学生找找资料、回答问题或者是交流答案就完成了。交流研讨应该是灵动的多样的,力图把知识内容与议题活动、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互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比如,我们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可以以“拿来主义还是丢弃主义”为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时候会受到课本的观点或者是媒体的错误引导,这时就需要针对这种情況,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交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的外来文化,这些文化对你或者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文化遗产,制作为视频、手抄报等;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一些外国建筑之类的名胜古迹等等,让学生加深对外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当然,我们也要让学生收集外来文化糟粕。然后让学生对比两种情况,从而真正理解议题。这样的探究过程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不流于形式,不是为了议题而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形成正确认识和思维。

除了交流讨论,议题往往还需要我们在最后作出升华,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议题升华不是让学生喊口号,也不是老师象征性地归纳两句,而是要让学生在通过知识学习和情景体验、情感熏陶中,真正地落实价值澄清。正因为如此,因此升华部分,我们宜采用反映正能量、主旋律的情景,最好能够实现全体学生的参与,比如制定自己的计划、表明决心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落实到实践中。

议题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对知识理论进行释疑,进而引导学生深刻思索议题的价值,结合知识运用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信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开放民主,多方评价

议题教学是属于活动型课程构建的方式,具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组探究、小组调研、个人研讨、表演活动等等,一般情况下,议题教学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这时,课堂氛围和小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中,既要尊重每个成员的不同特性,又要落实责任统一行动,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多交流善倾听,重合作巧分工。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强化交流的意愿,集思广益而不是坚持己见。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融合小组智慧,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得到最为有效的结果。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应该不断关注小组活动或者小组成员活动,及时给予回应,并能够从过程和结果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一般来说,对学生议题探究成果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角度来综合衡量。比如,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却非常积极参与到议题的探究之中,能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最后也能够接受他人正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大力的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知识与德育一体的课程,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强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议题教学法以生活化社会化议题为中心,牵引学生展开学习和讨论,既弥补了传统教学在内容成就和形式单一的不足,又丰富了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型课程构建的实践,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昊·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J]·文教资料,2018(09):219—200.

[2]余国志·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径——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8):26-28.

[3]李晓东·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考),2019(Z1):25-28.

[4]姚永刚,吴莉·探寻议题实施路径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1).

作者简介: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王锦平;355300;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情新课程改革
8、7、6加几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信息技术软工具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