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0-09-10唐海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慢就业应对措施

唐海

摘要:“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既不急于寻找工作岗位,也不选择继续读书深造,而是处于待业状态或选择游学、支教或创业等打算先毕业再慢慢就业的现象。是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出现创业型、谨慎型、迷茫型、生活优越型等多样化表现的“慢就业”现象。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和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的应对措施,使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就业形势,以破解“慢就业”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应对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一)“慢就业”群体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升,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较好,一些家长为尚未毕业的孩子就已经买好了房子,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这种情况也为“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促使部分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没有后顾之忧,不急于找工作,可以慢慢规划未来就业方向和分析社会形势。这种谨慎型选择具有一定的道理,可以使部分大学生立足于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慎重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也是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选择的原因。然而,这种较为富裕的家庭条件也成为了部分学生丢失上进心的借口,成为了新一代的“啃老族”,依靠家庭物质给予进行生活。因此,应用辩证分析理性看待“慢就业”。

(二)新型就业岗位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型就业岗位层出不穷,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发展空间。很多没有择业就业的大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寻找了各种新型就业岗位进行灵活就业,比如网络写手、微商、自媒体、微信编辑等。这些新型岗位的就业人员具有固定而稳定的收入,吸引了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生前往。这些新型岗位就业人员也属于“慢就业”群体中的一员,这部分学生形似未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但仍然处于观望的态度,在寻找更为适宜的就业机会。

(三)高校存在一定的主体责任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和高校本身具有一定的关联。其中,高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体责任。首先,缺乏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现如今,各大高校普遍开设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但開展就业课程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思政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欠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同学生实际就业需求不相符合。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也建设了实践基地,但是却没有发挥实践基地的实际效用,成为形式主义实践基地。虚假实习证明和含金量不足实习经历,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社会,缺乏实践经历。再或部分高校追求高就业成就,联合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专业匹配不当,降低即将毕业学生参与工作的期望值和适应岗位需求的信心。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应对措施

(一)开展全过程的就业指导

就业观和学生就业行为息息相关,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是解决“慢就业”现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非在毕业前朝夕间开展就业指导迅速形成的,而是在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逐渐演变确立的。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时,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理想进行思考。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新生入学教学当中,在学生进入学校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对未来就业树立信心。并且,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贯穿到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之中,专业任课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岗位,将就业指导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其次,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采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需求,避免学生在毕业以后陷入就业迷茫。

再有,加强家校联合互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需联合家庭,共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建议家长不盲目地为“慢就业”学生提供过多的经济支持,应充分了解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同时,建议家长尊重和鼓励孩子依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支持和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就业,不做孩子职业中的保护伞。最后,加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融合。由思想认识决定行为举止,使就业指导依据思政教育回归社会,为就业奠定基础。同时,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人员要充盈知识储备,增强专业指导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拥有正确的认识和评判。

(二)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开拓就业市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避免高校就业服务陷入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困境和解决“慢就业”问题。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覆盖的对象要多样化,确保就业市场的开拓范围能够覆盖到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各个专业的就业特点规划市场开拓的重点区域;依照专业的冷热门程度确定市场开拓的范围和级别,避免过于追求用人单位的数量而忽视单位的匹配度,造成成本的浪费。同时,就业市场的开拓还应该重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进程确定市场开拓的重点。其次,促进区域覆盖面积的扩张。大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对就业的需求有所不同,在市场开拓上应该尽可能覆盖到学生的意向就业地点,促进学生就业的多样性。最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相关职能部门应健全和优化现有的就业保障机制,注重民营企业、城乡企业的发展,对积极投身基层事业的大学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鼓励,制定相应人才计划,缓解扎堆一线城市的“拥挤现象”。同时,用人单位也应理性对待学生“慢就业”,为处在谨慎型和迷茫型的大学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氛围。

总结

总而言之,“慢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应该正确对待“慢就业”现象,根据实际情况,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走上适宜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郏余晨.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 (01):144-145.

[2]周忠梁.浅议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 2018, (24):255-257.

[3]徐瑞瑞,赵艳婷,李紫睿.浅谈大学生慢就业现象[J].现代营销,2020,(01):217-217.

猜你喜欢

慢就业应对措施
“慢就业”,待富不光荣
你想试试“慢就业”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