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术式治疗小儿不同位置隐睾效果的疗效分析

2020-09-10石通彭嘉怡马炜俊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效果

石通 彭嘉怡 马炜俊

【摘要】目的:研究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经阴囊手术在小儿不同位置隐睾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9月,需要选取90例小儿隐睾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开放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经腹股沟切开手术,腹腔镜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高位隐睾固定治疗,经阴囊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鞘状高位结扎加经阴囊隐睾固定治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结果:采用腹腔镜治疗高位隐睾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小儿隐睾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不同位置的隐睾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腹腔镜治疗高位隐睾,处理未闭鞘状突效果比较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三种术式治疗;隐睾;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隐睾属于生殖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生殖细胞发育、生育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经阴囊手术在小儿不同位置隐睾治疗中的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小儿隐睾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开放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经腹股沟切开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6.25±1.21)岁,按照隐睾位置划分包括12例左侧隐睾患者、10例右侧隐睾患者以及8例双侧隐睾患者;腹腔镜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高位隐睾固定治疗,患者年龄≥7个月,≤13岁,平均年龄(6.98±1.85)岁,按照隐睾位置划分包括13例左侧隐睾患者、11例右侧隐睾患者以及6例双侧隐睾患者;经阴囊组(n=30例)隐睾患者实施鞘状高位结扎加经阴囊隐睾固定治疗,患者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1±1.85)岁,按照隐睾位置划分包括11例左侧隐睾患者、12例右侧隐睾患者以及7例双侧隐睾患者,三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2 方法

开放组隐睾患者实施经腹股沟切开手术,该部分患者主要为阴囊高位型,术前需要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实施麻醉,切口位置为阴囊底部,切口为横切口,随后对患者隐睾、精索进行游离,最后将隐睾固定于阴囊底部肉膜、皮肤之间,检查无误后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隐睾患者实施高位隐睾固定治疗,该部分患者为腹腔高位型,术前需要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实施麻醉,需要将Trocar置入患者腹腔内,检查鞘状突闭合状况,对精索静脉、输静管进行游离,切开睾丸引带[1]。随后,需要在阴囊底部取一切口,切口为横切口,借助血管钳在患者阴囊底部至腹腔血管内边除分离出一条隧道,并将睾丸固定于阴囊肉膜、皮肤之间,最后缝合未关闭的鞘状突。

经阴囊组隐睾患者实施鞘状高位结扎加经阴囊隐睾固定治疗,患者为腹股沟型,此类患者需要运用腹腔镜进行探查,若探查发现患者鞘状突闭合,睾丸探查失败,需要沿精索输精管到达腹股沟管内,并转入腹股沟切口进入睾丸进行下降检查,将腹股沟管充分显现出来,对精索、输精管进行游离[2]。最后将患者睾丸、附件组织牵拉到阴囊底部的皮肤与肉膜之间,检查无误后进行固定,最后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开放组、腹腔镜组以及经阴囊组患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一般资料、观察指标以及计数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数据组成部分,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需要将其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数据涉及较多需要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本次研究的例数,观察指标中手术时间用(min)表示,住院时间用(d)表示,手术成功率用(%)表示,t进行数据检验,三组研究数据差异度时间,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3 讨论

为缓解社会人口老龄化状况,政府提出开放二胎政策,导致小儿隐睾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该疾病为小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是睾丸发育出现异常,无法正常下降到阴囊内,比較容易滞留于腹膜后、腹股沟管以及阴囊处,该疾病的发生原因目前还尚未明确,与遗传、母体健康、睾丸结构、内分泌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较大关系。此外,该疾病典型状况为阴囊空虚、瘪陷、阴囊发育不良等,临床依据患者症状将其分为单侧、双侧隐睾,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避免并发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睾丸扭转、睾丸损伤以及睾丸恶变,严重可以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临床治疗隐睾疾病多运用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该种治疗方式主要针对双侧隐睾患者,不过患者注射后比较容易出现生殖细胞凋亡状况。本次研究对不同病变位置的隐睾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经阴囊三种治疗方式,结果显示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3.33%,明显高于开放组患者的76.67%、经阴囊组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主要因为该种治疗方式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视野比较清晰,可以有效对输精管、精索进行游离、松解,在最大程度上将睾丸下降并固定于阴囊处,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峻梅,高虹,易欣,李雪娇,左琼,韩文彬,高鹏,药晗.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睾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5):3057-3061.

[2]舒凡珂,何宇,李进,辛文琼,冯黎维.社区儿科医务人员小儿隐睾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1):2885-2889.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