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CL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20-09-10郭永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物理

摘 要:CTCL范式得名于Culture(C)、Technology(T)、Contet(C)、Learner(L)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指“学习技术”研究方式,是信息时代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范式.CTCL范式从文化视野出发,将技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者整合了起来,对学习者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内容学习,提升文化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以初中物理“光现象”为例,探讨了CTCL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加强学情分析、明确教学要点、优化视频设计、持续改进教学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光现象;CTCL范式;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0-0062-02

作者简介:郭永记(1977.2-),男,福建省厦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日益广泛,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部多次就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文,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此,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视频学习资源开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微视频以主题明确、时间短暂、形式开放为主要特点,在激趣课堂、突破难点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微视频学习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将CTCL范式与微视频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一、加强学情分析

针对性是确保教学活动实效的前提条件.对此,教师在CTCL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中要加强学情分析,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的前概念分析.所谓前概念指学生在相关内容的学习前就已经具备的概念,从前概念的形成来看,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可感经验,以及以往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均是前概念形成的基础.前概念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正确的前概念能够为学习活动打好认知基础,另一方面错误的前概念则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迁移.就以“光现象”教学为例,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基于肉眼观察已经形成了一些前概念,但这些前概念未必全部正确.就以光的运动为例,不少学生认为光不会运动,或者说在光源不运动的情况下,光不会运动.笔者发现了学生前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突破的重点,利用CTCL范式下的微视频将光的运动作为开发的重要内容,借助视频资源来突破学生的前概念障碍.其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便是让学生打破视觉障碍,并开展深入思考.笔者引入了类比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水龙头流水的动画,从视觉上看,水流并没有变化,但学生都知道水是在高速的运动,这表明“眼见”不一定“为真”,然后再借助激光器让学生思考光是不是如同流动的水在高速、稳定运动,并且,由于光的运动速度更快,因而更容易欺骗眼睛.

二、明确教学要点

作为一种新的范式,CTCL范式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不仅关注学习者认知层面的因素,更关注学习者在具体内容学习中的学习心理,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全过程使用,因此教师在CTCL范式下的微视频开发与利用中要做好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明确教学的要点,再从教学要点出发,设计、制作相应的微视频.就以“光现象”为例,作为初三物理的主要章节之一,“光现象”中涉及到许多的知识点.教师在微视频设计中要具备组群设计的意识,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涉及一类互有关联的微视频.比如在光源的界定的教学中,微视频设计可以从基础概念与知识点教学、平面镜不是光源以及月亮不是光源等出发,设计制作相应的视频.首先,为了让学生对光源的概念有深刻的认知,笔者借助视频素材向学生呈现了自然界中发光的事物,比如,太阳发光的情境,又如,萤火虫发光的情景,并让学生说明它们是如何发光的;然后,在利用视频设计让学生对不是光源的事物有准确的认知,就以月亮不是光源的微视频设计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控制环境亮度以及视频缩放的方法,向学生展现了人工制作的星光,同时,借助长焦技术拍摄月球的表面,向学生证明月亮不是光源.最后向学生普及到,宇宙中有大量不會发光的天体,但它们可以反射出其他发光天体的光.

三、优化视频呈现

微视频是CTCL范式下课程教学的新资源,教师在准备把握学生学情、掌握教学要点的条件下,要加强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并不断优化视频的呈现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具备物理学科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能够借助现代设备来拍摄、制作、剪辑、播放短视频,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强化教学效果.除了自行开发外,优质网络视频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优化视频呈现的重要手段.就以光的运动为例,由于现实环境中,光的运动速度极快,学生肉眼根本无法察觉到光的运动,笔者在教学中先采用了类比教学法,向学生呈现了一段子弹高速运动的视频.在常规播放模式下,学生根本无法看清子弹运动的轨迹,笔者又进行了慢放演示,当慢放为32倍时,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子弹的运动轨迹,这为学生想象光的运动轨迹铺平了基础.紧接着,笔者引入了一段真正展示光运动的视频,这段视频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业小组拍摄而成,视频拍摄采用到了超高速摄影技术,将光穿越水瓶的一瞬间精准地捕捉了下来,真正实现了用画面、视频记录光的效果,能够清楚地展现光运动的态势,弥补学生肉眼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新的感官经验.相比于子弹射击的慢镜头演示参照实验,该视频直接呈现了光的运动,对学生破除前概念所导致的学习问题,强化学习效果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持续改进教学

CTCL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持续改进的意识,不断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教学活动优化改进的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做好教学测试工作.就以光的反射教学为例,受视觉局限性的影响,学生关于光的反射的前概念存在一定偏差,不少学生均认为只有光滑明亮的物体,比如湖水、镜子才能反射,没有认识到光反射的普遍性.笔者在微视频的制作中,借助环境光线的控制以及微距和局部放大等方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光反射现象,比如木板、纸片乃至人的皮肤的光反射现象,以此弥补日常生活中视觉观察的局限性.微视频教学后,笔者设计制作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题目,“请你从下面的物体中选择出会发生光反射的物体.镜子、湖水、瓷砖、墙壁、黑板、衣服、手掌、小狗”,从学生的选择结果来观察教学实效.结果仍有学生认为衣服、小狗不能反射光,于是笔者进一步扩大了微视频素材的范围.

微视频结构谨严,内容简单、精炼、播放时间较短、涉及范围广、上传方便,已经成为现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性资源.从微视频的制作方式来看,它具有技术承载性强的优越性,可以承载并呈现多种不同的技术,能够为上述问题的回答提供多种可能.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课程资源,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极高,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此点,从CTCL范式出发,开发、利用微视频,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玉琦,包正委.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从“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到“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2):3-12.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13-19.

[3]伊亮亮,董玉琦.CTCL 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学习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40-44.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微视频初中物理
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