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

2020-09-10严朝成何文静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体系

严朝成 何文静

摘 要: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道路交通行业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变化,国家的交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岗位群的产生,需要课程体系模块化,并与职业岗位对接,以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獻标识码:A

0 引言

在第五次科技革命电子信息科技的推动下,道路交通行业有了较大的变化,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素质要求更高、技能要求更专;国家和各地方相继推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政策上保障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教育方面,国家出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而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主力军,为适应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革新,课程体系需要改革。

1 现状简介

“十三五”专题报道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其中道路交通建设取得较多标志性成果,未来的交通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和更高质量的要求,因此相应的交通建设行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新的变化。首先,受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公路建设管理正逐步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型,进度、资金、技术、安全和环保管理的效率会日益提升,工程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水平随之提高,需要学生具备这种适应能力。其次,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近年高职进一步扩招一百万和就业形势政策的变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基本上是市场化、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另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就业”这样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可操作性较强,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标准和老师的技能往往落后于企业,所以培养目标和规格,都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2 研究思路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并且以着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基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1+X”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岗位职业证书等为行业就业“敲门砖”,并且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等之间的联系。探究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职业能力模块分配,系统性设计课程模块结构,列清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和对应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路桥行业所对应的岗位比较多,如:施工测量、工程造价、试验检测、工程监理等,而且各岗位又可对应不同的项目内容,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类别比较多;应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方向标来检验课程模块的可行性,并通过毕业生企业调研、岗位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块体系和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岗位需求,设置校内实训基地、开拓校企合作平台,在不缩减理论教育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路桥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更加清晰的辨析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能力模块之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引领和约束着前者,但是后者又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模块的设置需要遵循这条“主线”。

3.1 辨析课程性质,构建模块框架

按照上述“主线”原则,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充分体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关系,课程体系必然是多层次、多方面和多规格的综合体,总体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种性质的课程。

以课程性质为归类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辨清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按照以技能递进的方式和素质技能适当拓展的需求,一级模块可以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必修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四个模块。

然后可以根据职业需求,提升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契合度,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考虑,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细化二级模块,例如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模块可以细分为限选课程模块和任选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必修课程模块可以细分为专业技能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核心模块和实践模块。

3.2 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学习任务

课程体系的优化受“双元约束”,首先受到模块框架的约束,课程需要按照模块框架结构来填充;另外受到课程进度的约束,课程进度要服从人才培养质量循序上升的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课程的开发除应具备课程概念的共同内容之外,还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1]。课程体系应及时反映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特征和新技术,如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新概念、新技术的融入。

在课程体系优化时,可以将课程进行归类。如: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设工程法规等可以划归为专业技能基础模块;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等划归为专业技能核心模块;路基路面工程实训、桥梁工程施工实训、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等划归为专业技能实践模块。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时,既要兼顾课时量的内部关系(即单课程课时量、周课时量、学期课时量和全学习周期课时量之间的协调关系),又要兼顾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关系,需要针对每一模块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理实结合的优势,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例如: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开出课时为84课时,课内实训课时开出量为42课时,占比50%,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路基路面工程实训单周课程。

3.3 制订课程标准,凸显办学特色

模块化课程的课程标准,需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和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的要求。课程内容需再进一步模块化或项目化,为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可以从几方面构建。首先,可以在模块课程体系组织模式上构建办学特色,如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纵向组织为主,横向组织为辅”的工程应用性较强的模块课程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可以根据职业能力进行模块设置和抽换;其次,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及时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内容的抽换;最后可以利用新兴的“活页式”教材的形式,随时更新教学内容。

4 结语

构建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课程模块设置的“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辨析课程性质,构建模块框架,在此基础之上优化课程体系和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为相应课程制订课程标准,凸显办学特色;其内容涉及课程模块重构、教学内容的取舍,还受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约束,其次还要充分链接“1+X”技能等级证书、岗位职业证书等与课程体系的课证融通关系。

参考文献:

[1]金仲秋.构建高职路桥专业模块教学体系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01,20(04):15.

猜你喜欢

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AP1000模块化施工在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体现
伽玛创力不惧山寨模块化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