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2020-09-10刘艳琴
摘 要:“活动”,能够赋予物理课堂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但现阶段物理课堂仍旧处于“死”的尴尬境地.文章就“浮力”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与反思,针对性地提出了体验活动、探究活动以及验证活动三种类型活动的价值,期望为构建高质量、高活力的物理课堂提供借鉴,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浮力”课堂;体验活动;探究活动;验证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0-0056-02
作者简介:刘艳琴(1983.3-),女,陕西省榆林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研究.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下,物理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班级学生和学科内容特征进行创新与探索,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素养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那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上如何落实?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呢?成为了现阶段众多专家学者和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此,笔者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引入物理课堂,以“浮力”为例,从体验活动、探究活动、验证活动三个角度出发探究“活动”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活跃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此时,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感”,一方面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法较好的集中注意力,容易导致“分心”、“走神”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难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缺乏对物理概念、现象的“好奇心”和“同理心”,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而通过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乐于动手、勤于探究,从而使得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具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在“浮力”课堂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察书本上的图片,随即通过受力分析引出“浮力”的概念,容易让学生对受力分析过程“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半涣散”、“涣散”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如果通过体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氢气球的浮力、水槽中木块的浮力,观察浮力的方向,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观察到的有关“浮力”的物理现象中,又让学生将“浮力”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同理心”,有利于后续课堂中对浮力的受力方向、称重法测浮力等物理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体验活动营造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冲淡了学生对于物理的“紧张感”,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勤于实践的优良习惯.
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
课堂的“活”不是课堂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活跃思维,收集物理信息并探究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学生的“动”不仅仅是“动笔”,将黑板上的笔记一字不落的记下来,更重要的是“动脑”,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活动中,“独立”并不等同于“孤立”,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在进行自我展示的同时提升合作、互助的能力.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探究活动.此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大胆猜测哪些因素能够对浮力的大小产生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随后教师将学生所做的猜测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主要包括“液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浸没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浮力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猜测数量较多,而课时不够无法一一进行实验探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的探究活动设立“框架”,让学生在课内主要探究“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三个因素,其他因素通过课外探究活动来进行验证.通过探究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了浮力的影响因素,也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更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互助.
三、验证活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验证
“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源泉”,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起点”.而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部分教师追求“教学效率”,往往对物理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获取实验结果,将质疑、验证、反思的整个过程从课堂中“删除”.此时,学生的质疑精神得不到培养、验证能力得不到提升,因而其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针对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实验,教师要積极开展验证活动,创设质疑教学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验证的精神,提升学生获取新知、学会学习的能力.此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并不是机械的、被动地,而是主动的、积极地,从而真正的提升课堂的,课堂氛围不再是“古板”的,而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
在讲述“阿基米德原理”时,可得出浮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浮=ρ液(气)V排g.如果不开展验证活动,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该计算公式.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对ρ是液体(气体)的密度还是物体的密度产生混淆,也容易忽略V是所排出的液体的体积.而在验证活动中,某小组在进行实验时烧杯中的水并没有装满,导致了实验计算结果与公式不相符.此时,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了激发,因此该小组成员一方面重新阅读实验原理、检查实验装置、检查实验方案,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共同回顾实验步骤,最后终于成功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在此过程中,该小组不仅对“阿基米德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共同经历了质疑、验证、反思的整个过程,
综上所述,课堂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直观的影响,精巧的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氛围,让物理课堂“活”起来.所以,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同时细化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组织、开展各类型活动,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任何类型活动现身于课堂,都是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的,进而真正地做到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萧凌.巧设“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J].湖南中学物理,2010(11):29-31.
[2]蒋新.让“猜想”与“情境”融合共生——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8(03):49-51.
[3]潘红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与技巧[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2):80-81.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