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传播实现

2020-09-10张强 杨一帆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强 杨一帆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凝聚民族之魂的重要载体,其功能的最大化要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好中国故事,也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就能够经由大众传播实现自身的当代转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传播转化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40余年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在“硬实力”方面有着较大较快的发展,政治、经济、科技等等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软实力”,诸如文化、教育等价值形态还存在短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要经过大众传播转化,才能够对内和对外充分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形成有利于我国现实发展的文化传播形态。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传播转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当前,大众传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客户端和公众号等媒介,都不遗余力地推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在大街小巷的户外媒介,包括公交站牌等都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即使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也利用各种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所有这些传媒的努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再优秀的价值观也需要宣传,否则就会被历史和时代淹没。大众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既是历史和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价值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美德的直接载体,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阵地。很多地方把优秀传统美德重新改造,赋予其时代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问世。如某市木偶剧团,把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拍成木偶剧,从而获得儿童们的青睐,让儿童从小就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从而恪守传统美德的伦理准则。也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想要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必须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價值领域中来,从而得到弘扬和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传播转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任何身处现代的国家,无论其现实形态与传统形态有着多么大的差异,但其总是在传统之中形成的现代,在传统之中形成的现代必然是某种传统的结果,也就必然受到某种传统的规定。这样,传统中所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也必然对当下依然有效,必然也有效地作用于当下。所以,在历史传统中萃取优秀资源是重要的治国理政经验,西方的经验在近代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因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不会直接成为我们的治国理政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2可见,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掘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价值的发掘要靠广大宣传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也包括大众传播的工作人员。而这种价值的最大化就要依靠大众传播来完成,没有大众传播的广泛传播,这种价值就会停留在较小的范围,无法实现其价值在大众层面的广泛传播。

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各大媒体、商业机构都纷纷加入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营中来。从总量的方面来看,传播工作已经很充分。但仍存在着作法比较简单,发掘得不够深刻,转换得不够合于大众的审美需求变化的问题。总之,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个传播过程来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更好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工作。

要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下谋划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下,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我国也融入了这一进程。这就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以前,西方文化没有涌入,所谓传统文化传播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社会细胞之中,传统文化是天然的和自在的,因为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传统文化在当时就是文化本身,无论对错和愿意与否,传统文化的传播都不是问题。但近代以来,我国就开启了融入全球化的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没有深度地融入世界。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在深度和广度上全面地融入了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西方文化的袭来,传统文化的天然和自在被打破,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合法性受到了挑战。今天,我们传统文化传播是在西方思潮已经进入的语境之中展开的,我们就不得不理性的面对西方文化,在同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比较中发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刻地总结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在当下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构成了基于现实世界而又超越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媒介世界。这个媒介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而是反映在媒介中的现实世界。媒介不仅对现实世界进行取舍,还积极地建构着现实世界。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充分运用大众传播才能够进入媒介世界,只有充分进入媒介世界,才能走入大众,变成现实的力量。“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3不忘本来就是不能忘掉我们的传统根基,要在我们既有的文化传统中寻求发展;吸收外来就是我们要充分地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再也不可躺在曾经文化辉煌的功劳铺上闭门造车,在要在全球化的大前提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传播转化。

大众化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众传播转化的重要路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曾经深刻地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而理论只要能够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把握了事情的实质。”马克思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主体性能量如何向客体转化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也适合传统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实现其现实力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要能够被群众认可和掌握,就能够变成一种具有实践的力量,这个实践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但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得能够说服人,怎样说服人呢?只有理论足够彻底,什么是足够彻底,就是能够占有真理。要萃取那些具有当代性和现实性的传统文化基因,通过面向大众的话语转化,尊重但不迎合大众,以大众的情感、利益和价值为取向,真正从大众的视角出发,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的典范。从大众媒介的平台来看,央视是中国受众面最为广大的媒体。此外还有很多学者诸如王立群老师等等的参与,提升了节目的可信度。主持人董卿更是家喻户晓,具有很强大的号召力。这样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这样一档传统文化类节目家喻户晓,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大众传播通俗化阐释工作非常重要。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来说不是现成存在,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拿来主义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一种转化。转化不仅仅涉及到形式的问题,还涉及到用当下的价值观来重新审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糟粕是指那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传统文化,所谓精华是指对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文化。而大众传播的充分而又巧妙的阐释,就是最好的继承和发扬。央视的《百家讲坛》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阐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百家讲坛》一开始播出的时候邀请到的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诸如李政道、叶嘉莹等等。但是收视率一路下滑,节目甚至走向了死亡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局面,央视没有放弃,发现了评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和历史故事的完美结合。采用讲评书的方式来谈历史,在此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播。评书式的历史有很多好处,第一能够吸引最为广大的受众,其次能够避免枯燥的学术语言。评书式的历史阐释,经过主流媒体的传播,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大众传播路径。

娱乐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大众传播转化不可忽视的路径。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繁重的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就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好的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就是进行娱乐活动。如果娱乐活动没有被优秀的传统文化占领阵地,就有可能被属于糟粕的传统文化占领阵地,或者被西方思潮占领大众的思想阵地。娱乐化是这个时代无法避免的文化现象,不应该对娱乐化存有太多的偏见,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是无法赢得受众的。问题是要小心过度的娱乐化和无底线的娱乐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娱乐化就是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迎合当下最为广大的受众的接受心理的文化形态。而不能仅仅把娱乐化理解为唱歌跳舞打游戏。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娱乐化方面,于丹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被誉为文坛“超女”。超女的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年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超级女声》。超级女声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于丹对《论语》和《庄子》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既有着一定的古典文化根基,也能够赢得最为广大的受众的接受心理,也因此成为了“超女”。于丹能够把经典和娱乐化的阐释完美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娱乐化是健康的娱乐化,是有底线的娱乐化,同那种不健康、无底线的娱乐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底线体现为把古典智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没有让娱乐化的阐发偏离主流价值。其健康体現为,能够为芸芸众生提供一种健康的心灵慰藉,使大众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诸多社会问题,能够在纷纭复杂的多种思潮面前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于丹式的娱乐化是成功的,可以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大众传播转化的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10月13日)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作者简介:

张强(1981年7月—),男,汉族,渤海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媒介文化学、语文教育。杨一帆,女,汉族,1996年10月生人,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论文为渤海大学校级教改立项(BDJGBY2019051汉语言专业对标专业认证标准的差距及建设方案)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