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德育人,浸润无声

2020-09-10刘婵

学生学习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农村小学教学实践

刘婵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科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前提,農村小学的学生受生长环境影响,在行为意识和思想道德上存在诸多问题,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语言、素质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迫在眉睫。素质教育提倡立德树人,强调只有先树立一个人的德行才能教育一个人知识,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树德立人,浸润无声”的理念,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小学;德育渗透;教学实践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和其他的学科相比,人们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和频繁,这也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在农村环境下生长的小学生经受的不良因素较多,容易养成说谎、打架、骂脏话等不良行为,为了给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教师有必有基于树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育人价值。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汉字储备较弱,高质量的识字学习是开展其他语文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经过历史的变迁与改进,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的汉字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人文价值,而新课改中也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个阶段的学生在经过识字教学后要达到一定量的汉字储备,并了解其深刻文化内涵,养成鲜明的文化意识。

基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在识字教学中熏陶学生的德育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而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1]。以课文《秋天》举例,在开展这篇课文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本堂课的生字,在书写汉字“树”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将“木”写的很大,拉大部首偏旁之间的差距,然后让学生对比课文中的“树”和我写的“木 对”,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发现书本中的“树”字“木”比较瘦,而且和“对”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老师写的“木”很宽,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字。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汉字是一种讲究和谐美感的字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相统一,而教师写出来的“木 对”之所以不好看,就是因为没有遵守这个规律,然后教师就可以告诫学生,要想使自己写出来的汉字既美观又好看,就要做到和谐。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树”的结构特点,还形成了书写汉字时的和谐意识。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文章语言的解析,却忽略了文章情感的表达、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与美好品质,荒废了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大好机会。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描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还呈现了大量的英雄与伟人形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德育渗透,丰富学生的文学涵养。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体会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熏陶学生的道德素养。以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举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毛主席带领群众挖井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毛主席身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珍贵品质,并产生崇敬毛主席的思想感情。以古诗《静夜思》举例,教师在针对这首古诗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所表达的场景,进而体会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美好品质,让学生明白,不管我们走到哪里,离家多远,家乡都是我们的根这一传统道理。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步骤,通过作文写作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所思所想,看出学生的思想觉悟,了解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偏差和不足。受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限制,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太重视写作教学的开展,每当写作课时,就将写作主题直接给到学生,然后不加引导,让学生自己构思、随意发挥,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容易让学生迷失写作的方向和思路,无法直观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基于德育渗透下的写作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小学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绿色天然的生活环境当中,延伸写作教学的范围,突破时空的限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产生自己的情感与心得。以“春天”举例,春季学期的开始伴随着各种农作物的耕种,教师就可以将写作课堂搬到农田当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农民播种的场景,并记录其中的细节,从农民的辛勤劳动中感受耕种的辛苦,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意识。

结束语:

树德立人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宏观背景与要求,教师必须立足农村小学生所存在的实际德育问题开展德育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且不仅限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教学活动,在确保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费花.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新课程(中),2019(10):266.

广东省高州市大坡镇军屯小学  广东  茂名  525200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农村小学教学实践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