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探究

2020-09-10尹文泉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力系统

尹文泉

國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安丘市供电公司, 山东安丘  2621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与不足,提出合理运用配电网系统资源、及时更新技术设备、研发新型装置、优化监控平台以及构建集中管理模式与强化配置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等有效策略,为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进一步高效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

1自动化技术构成

1.1数据采集技术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技术,配网中涉及多个环节,要同时获得所有环节的电力参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除了要对该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处理,也要根据所有的参数构成与监测功能对不同来源的电力参数分级处理并传递,之后让该系统的综合运行质量提高。

1.2馈线自动化技术

配电自动化技术中的馈线系统涵盖两项内容,一个是馈线系统中的硬件设施,其会直接控制当前配电网的搭接状态,并可在接收到活动指令时立即做出响应,将出现了故障的线路从配网系统中脱出,此外智能化配电线路为保障下游供电稳定,馈线系统也会在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让其他的线路接入,该过程需要硬件设施投入工作。另一个是软件系统,无论是安全管理工作还是电力资源的协调工作,都需借助软件系统分析当前该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根据取得的分析结果分析。

1.3电力管理调配技术

配电自动化技术用于电力调配工作时,可根据该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用电参数进行分析,其中要分析当前该系统是否处于用电高峰或该系统的综合运行方法,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共同讨论,之后实现对整个系统配电模式的调整。在正常配电周期内需记录该配电网系统的配电损耗量,之后由系统中建成的参数核算模型,给出自动化的信息调配结果,同时也要把取得的工作结果传递给被控对象,以根据该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工作方案让配电系统可根据实际工作状态调整运行方案。

2问题与不足

2.1新型自动化设备未能及时更新

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老化破损后,未能予以修复与更新,仍然在电力系统中予以应用,极大影响了电力网络信息的传输质量与传输效率,导致电力系统传输功能滞后。与此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将老旧设备与新设备结合使用,在运行能力方面,两者的运行逻辑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自动化的判据不准确,经常出现故障问题,最终导致配电网正常稳定运行无法得到保障。

2.2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方面呈现单调性

提升电能输送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是自动化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但从实际的发展现状来看,影响其数据输送效率与质量的外部因素已产生转变。在开展例行检查的工作过程中,配电网普遍会发生停电问题,延续时间也较长,与因故障而引发的停电现象相比,其停电时间远远超出。

3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方法

3.1数据模型建设

基于对当前已开发出智能控制系统的了解,可以使用IEC61850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所有参数进行收集和处理,此外由于配电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为变压器、配电线缆和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所以在该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是面向这类对象。比如对于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来说,获得参数的装置要分配到变压器的上游电路和下游电路两个方面,上游电路要记录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而输出端也要同时监测这三个信息,且这类信息都需被传递给控制中枢,控制中枢可根据取得的各类电力参数进一步分析当前是否存在数据误差过大问题,建成的模型中需要根据该参数的使用方法对所有信息进行直接说明和分析,同时在构造的数学模型内也要根据当前参数变化标准和参数运行状态建立不同的分级机制,比如针对某类型的参数指标来说,当发现该参数体现的故障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扩展、最终蔓延到整个配网系统中时,则可确定该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等级,需要第一时间投入维修工作。

3.2网络协议配置

网络协议的配置,一种是形成不同层次的对应体系、另一种是建成各类数据和运行状态的一一对应体系,在IEC61850协议使用过程可以建成SCSM映射关系,让所有的通信协议获得绑定,最终绑定的结果对各类技术的运行标准和获得参数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在通讯协议的构造过程可将所有信号都传递到已配置的模型中,并让该模型根据相关信息的后续调整方案获得被控对象的相关参数。

3.3强化配置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

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建设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及时更新技术设备与各类数据信息。配电网设备并不是单一性的个体,其由多个部分共同组合而成。因此,更新电力系统的整体信息是关键所在,不能将关注点仅放在配电网系统某一区域的数据信息上。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配置高效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通过全面更新整体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电力系统各部位的实际运行状态充分了解并及时掌握,使得供电作业更安全、更可靠。

3.4合理规划电源点

合理规划配电网的电源点可以降低线路的运行损耗,优化系统作业的经济效益。借助电源点的合理规划,实现配网建设性价比与实用性的大幅提升。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等政策信息,对未来区域的负荷分布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以此为基础,科学规划供电区域与电源点。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呈现日益紧张的发展趋势,以城市中心等高负荷、高人口密度的地区为例,获取新建电源与线路走廊用地极为困难。因此,在建设变电站时,应适当转换平面与立面,将建筑物对空间的利用率大幅提升,节省土地资源,若地区的各方面条件充足,可以采取将配电网电压等级适当提高的方法。

结语

我国供电行业目前阶段配电装置自动化体系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因为我国供电行业总体的配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比较滞后,与此同时存在着非常多亟待应对的弊端。故此,应该源源不断地投入高端的配电设备自动化工艺方法,并且同步参考行业现状,开发出一套有利于国内相关供电行业的配电设备自动化演变要求的管理办法,配合不同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逐步处理好配电自动化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此外需要及时提高有关配电装置现场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相关工程能够安全、平稳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梁伟文.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8(2):106-107.

猜你喜欢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