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干预

2020-09-10张平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张平

摘要:初中是学生积累知识、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导致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运动干预学生,用正能量的活动带动学生的积极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优秀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体育运动

随着厂矿的搬迁和改造,厂矿里的青壮年买断工龄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导致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初中阶段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如果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利用体育运动干预学生,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学习心态,确保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 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都不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低于其他孩子,部分还存在心理问题,加上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照顾,老人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基础较差,在教育理念生活理念上比较落后,无法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老人过于溺爱孩子,他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但留守儿童的年龄正好是青春期,自控能力比较差,喜欢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食品,长时间饮食不健康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发育与同龄儿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通宵玩手机等,没有得到良好的管教。其次,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性格孤僻、缺乏进取意识、自私自我等。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体育运动干预的方式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在体育运动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 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干预的政策

2.1 完善体育设施,宣传体育锻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应关注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排解留守儿童消极、负面的情绪,积极开展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只有17.2%的留守儿童能保证积极的心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53.4%的留守儿童处于中等水平,22.5%的留守儿童处于中下等,6.9%的留守儿童存在学习成绩下,性胳暴躁等问题。因此,学校可以用体育干预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大在体育设施上的资金投入,了解到学生的体育兴趣,丰富体育运动的内容,使留守儿童在体育锻炼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改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其次,除了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体育运动,改变学生陈旧的生活观念,为学生创设出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班级中有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的呵护,存在自卑的心理,不敢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我带着他参加了他比较喜欢的篮球队,加上“爬山队”“趣味钻圈”等乡土体育游戏来激发他的体育兴趣,使他在体育活动中改变了不良的性格,勇于参与集体活动,并与其他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最后,学校应转变教学理念,不能为了学生的成绩放弃体育运动,认识到身心健康与知识学习都重要性,从而带动留守儿童主动锻炼,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将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利用小组合作,带动学生运动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存在着差异,在利用体育运动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提高留守儿童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性格爱好、体育兴趣、体育能力等将学生分组,利用不同的体育运动干预。根据调查统计,男生都比较喜欢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女生比较喜欢羽毛球、跳舞等体育项目,因此,教师需要指导体育小组选择体育项目,制定合理的体育运动计划,使留守儿童在组员的帮助下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加强留守儿童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自由体育的时间,为男生演示篮球的基本功,让学生在小组内竞争学习,时不时开展对抗赛以此来调动起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锻炼他们在同学们面前的体育表现力;为女生演示啦啦操的基本的动作步伐,如一字步、V字步、开合跳、后踢腿、弓步跳等,让小组成员共同喊口令,将这些动作连贯在一起,创办拉拉操,锻炼留守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张力,这样还能使留守儿童形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3 加强家校沟通,营造良好氛围

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是缺少亲情的呵护,与父母不亲近、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了自卑、冷漠的性格,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与留守儿童的家長沟通,鼓励家长回家后多于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活动,如一起打羽毛球、跑步等,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还可以知道家长对孩子谈心,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而且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家庭体育计划,让监护人监督留守儿童实施,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育意识,在运动中形成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精神,在体育运用的干预下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学习和成长中的烦恼,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利用体育运动干预学生的成长。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完善体育设施,积极宣传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体育运动,还应指导家长多关爱初中阶段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世德,张雪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34).

[2] 周智星.学校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J].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韶冶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呆呆和朵朵(13)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