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的行车组织策略论述

2020-09-10王春强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行车网络化原则

王春强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2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的行车组织策略,重点介绍了行车组织策略方法,这些方法既能够克服现有信息网络化运营下地铁行车组织的缺点,又能够提升行车组织效率。本文将会对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过程中所采用的行车组织策略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确保地铁的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还可以提高地铁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铁运营;信息网络化;行车组织;策略方法;分析研究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地铁行业的发展,地铁的行车组织工作愈发受到广泛地关注和重視。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网络技术开始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普及应用,并带动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我国的地铁建设运营也逐渐应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在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的背景下,地铁的行车组织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课题。因此,本文对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的行车组织策略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地铁行车组织提供参考。

1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方法原则

在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的背景下,地铁的行车组织必须要依照相应原则开展,这样既能够提高地铁行车组织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使行车组织信息网络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文章本部分将对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的原则进行探析。

基于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背景下,行车组织需要遵循及时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1)及时性原则。地铁运营行车组织工作主要是对地铁的运营情况进行调度与调整,从而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出现突发事件或是紧急情况下,行车组织调度更应当做到反应及时、调整及时、反馈及时。因此,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的行车组织需要做到和遵循及时性原则,对地铁的运营行车做出最为合适的调度和调整,对紧急或突发事件做出灵敏反应,从而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安全性原则。其属于地铁行车组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安全运营是地铁最为根本的要求,地铁运营的行车组织也必须要在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来给予科学、合理调度。同时,地铁相关部门还需要在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保障地铁运输以及工作人员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3)整体性原则。为了确保地铁行车组织的合理性,则需要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来开展相关工作,在行车调度调整时,以整体利益为主,在整体系统运行角度上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提高地铁行车组织的效率。具体的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方法原则,如表1所示。

2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策略方法

2.1建立信息网络化行车组织结构

当前我国地铁实行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架构,在实际运营中,这样的组织方式与管理结构能够很好地凝聚人心、同一目标,帮助地铁安全平稳运营。但是这一架构也容易导致管理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在信息网络化运营下,地铁的运营与行车组织规模都大幅度增加,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也迅速扩大,在此情况下,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信息网络化行车组织结构就显得尤为必要。良好的信息网络化行车组织结构能够很好的强化运营统筹能力,从而保障行车组织的效率。

2.2全方面做好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应用在地铁运营中的背景下,地铁运营单位在行车组织中,必须要全方位做好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而言,一是需要采取灵活的行车组织方式,根据实际的运营情况制定不同的行车组织方案,配套网络信息服务,从而保证地铁地良好运营与信息网络安全。二是要采用网络保护系统,从而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通过系统迅速做到预警预判,快速采取措施处理。三是定期进行行车组织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2.3完善信息网络化行车组织业务体系

完善行车组织业务体系,满足日益发展的地铁运营行车组织需要,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优势,还能够提升地铁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具体的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策略方法,如表2所示。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地铁的发展,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文章对地铁信息网络化运营下行车组织策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提升地铁行车组织的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家祥.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14):323.

猜你喜欢

行车网络化原则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地铁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行车组织路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地铁运营非正常行车组织及要点相关阐述
一件难忘的事
宽带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与农村云网络规划需求的短期负载预测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