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并行
2020-09-10陈文亮
陈文亮
摘要: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项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优势来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而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灌溉。新课改对于情感目标的首次提出,也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育迎来了新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带有一定情绪色彩,以直观和形象为主要手段特征的场景,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進而理解教学内容,使心理机能得到同步发展。教学情境创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引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又恰恰十分适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选用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均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即情境创设要贴近实际生活;围绕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注重实效性;尽量能够提前营造出与之相应的融洽氛围,氛围对于情境积极作用的发挥有着助推意义。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自己的独特性,珍爱生命,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一名叫做尼克·胡哲的青年人的视频,这位青年人天生没有四肢,但他却始终十分乐观,勇敢地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从未因为失败而轻言放弃。这样的他获得了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并成为了著名的演讲者,于世界各地进行演讲。通过一段这样的视频播放使学生顿时有所思和有所感,使他们从视频中看到一个生命的顽强,也与本课的教学主题相呼应,促进学生对于生命内涵和实质理解。
二、切身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实并不仅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更多地是为了熏陶和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与此同时获得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同步提升。要知道,品德与观念很难只依靠知识的传授来促成,而是需要一些特定的经历体验,在认知、感悟、认同和内化等过程中,感受并理解这些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和品格。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以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同时收获知识与情感。例如,在“遵守规则”中,本课的主要目标是感受规则的存在和其重要意义,在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同时,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并树立起自觉的责任意识和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此时的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虽然对于生活中的规则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深刻的意识植根于心中。对此教师可以安排设计一个亲身体验环节,将班级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塑料水瓶,瓶子内分别放入了五个用线穿好的乒乓球,乒乓球大小与瓶口恰好吻合,线头垂在瓶口处,教师一声令下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够最快地将所有乒乓球全部拉出。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小游戏并不是考验的哪一组学生手更快,而是在确保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的同时,保证取出速度。所以在规定小组内只能一人抓住一根线的要求下,学生必须确定好先后顺序。如此,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来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无处不在,以及秩序需要每一个人来维持的实际意义。
三、挖掘资源
教材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以及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担负了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加工和转化的使命。而教师与教材、学生之间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信息传递关系,还应该有着丰富的情感交流。这其中教师能否充分地提取教材情感因素,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潜力。相关研究中提出,情感因素可以分为显性情感因素、隐性情感因素以及内涵性情感因素三种。
首先,从显性情感因素来看,教材中的文字或图片材料具有直接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样具有直接表达情感内容的功能,所以可以将其划分为显性情感因素。其次,隐性情感因素就是没有文字或图片等材料可以阐述的客观事实,但其却能够被所有人感受得到,是一种不具有直观感受特征的情感因素。最后,内涵性情感因素则是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征来进行挖掘的隐藏内容。那么对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营造教学氛围,用语言传递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会。例如,在“青春飞扬”一课中有一首“青春万岁”的诗歌,而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来使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借助音乐辅助朗诵,感受并理解诗人想要抒发的美好情感。再如,在“凝聚价值追求”中,本课理论性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带领学生观察一些我国近年的科技发展成果,由此引出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科教兴国这项伟大战略。
综上所述,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性质所致,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便成为了有积极意义的一项举措。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综合教学内容、实际学情等多方面动态变化因素来进行考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真正落实新课改倡导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志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26.
[2]许有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8(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