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

2020-09-10王睿晗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王睿晗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化,高校教学理念与方式也发生极大地改变。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究高校教学如何融入“以人为本”教学问题,探索“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融入途径,希望对高校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途径

引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果,高校扩招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渗入“以人为本”理念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以人为本”理念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最早源于西方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简要来说就是把“人作为生存的根本”。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必须重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也有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改革工作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为了实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要求。教育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国家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以人为本”理念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对相关方面的重视,为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研究

(一)改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

为切实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质量,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应注意尽快扭转传统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意义,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1]。教学工作者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时代发展主题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为此,高校教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渗入“以人为本”理念,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飲食起居问题等生活相关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地了解,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

(二)优化当前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灌输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量,但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实践方面的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尽快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的出发点以及教学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推动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发展提供有利环境支持。

(三)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教学工作者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推动教学管理方式更加细化、具体、科学化发展。这也是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渗入“以人为本”理论的体现。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偏重于对“人”的管理,人性化方面尚有所欠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更加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更加尊重“人”,这一点从当前高校广泛存在的选课制度上有所体现,同时,目前学生还可以在一定阶段进行转专业,这就体现了当前高校管理制度方面人性化的一面,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推动高校人性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以人为本”理念渗入高校管理工作的体现,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为例进行说明。高校体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项主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将理论部分与德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方式充分激发高校生学习热情,进而有效拓展高校生的理论知识面,切实提升高校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中国体育历史插入体育课程的理论部分,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讲述中国体育发展史时,不光要讲述光辉灿烂的一面,同时也要给学生中国体育发展史中比较屈辱的一部分。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与中国近代史一样历经挫折,从晚清开始一直到建国之前,中国近代体育史也是一部屈辱史,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国家的重视下,我国逐渐涌现出邓亚萍、郎平、刘翔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精神面貌。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体育发展史激发高校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高校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高校教育中德育教学的质量。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扭转高校生对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体育实践不仅是通过简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而是在体育锻炼中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并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在体育实践中确保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竞技,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以及团结协作的习惯,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在排球教学中,针对排球运动中常用的“传、垫、发”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详细讲解技术要点与练习方法的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确保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养成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质量,推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渗入程度。

总结: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是推动高校建设的重要支点。因此,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尽快扭转传统管理理念,加快教学方式创新脚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平.浅谈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信息周刊, 2020,000(002):P.1-1.

[2]张淑利.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渗透与体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024(024):20-2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以人为本理念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解析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贯彻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信息情报服务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