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夜运河畔,市也未阑珊
2020-09-10朱晓彤 闫芳 张东奇 刘争
朱晓彤 闫芳 张东奇 刘争
摘要:随着天津市发展夜经济政策的出台,天津市发展夜经济是大势所趋。在天津夜间经济发展浪潮下第一批围绕夜间经济消费特点设立的街区——“运河新天地”已经开放,通过对此地进行调研并对其夜市活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之后夜市的规划管理乃至天津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夜市经济;夜市活力;城市规划管理
引言
夜间经济指由夜游或夜市这样的平民消费形式发展成的经济现象。夜间消费通常需要城市灯光,因此夜间经济又被称为灯光经济。夜间经济时间范围泛指在当日 19:00~次日6:00以购物、休闲、文化及健身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消费,其消费主体是市民和游客。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在功能定位、业态层次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均有改善的可能。运河新天地为天津市首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为精品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夜市街区。
一、夜市环境概况
(一)街道尺度
运河新天地夜市的街道空间形态为线性。线性形态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空间组织模式,符合在有系统的组织管理下,对简单和秩序的追求。
根据实际调研,夜市通过高差将饮食休憩空间与流动空间分隔,较好的疏散了人流,街道宽窄尺度较为怡人,部分摊点之间出现较大的空地,没有利用线性空间形态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街道空间,提供足够多的摊位的优势。
(二)建筑形式与景观小品
通过调研发现建筑形式主要分为两种,8个可移动的附带热气球的半永久摊点及15栋300㎡至500㎡的永久性二层独立建筑。两类建筑均为现代风格。
夜市内设有入口喷泉,“时空走廊”,运河督运墙,PK墙,路演台,告白气球墙及8个色彩艳丽的热气球。夜市所处运河段河堤铺设灯管,沿河树木均有发光二极管挂饰。景观风格现代为主,古风为辅。
(三)业态分析
运河新天地吸引了大量来游玩的居民。针对夜市中顾客的需求进行调研,发现人们对夜市的业态设置较为不满意,绝大多数人认为夜市中应该加入一些经济实惠的接地气的地方小吃。夜市现有的天津传统小吃更多的是面向外来游客的天津小吃。缺少周边居民真正需要的夜市小吃。
在特色活动上,根据调研发现目前夜市已经举办的活动有开业的展演,每周一有露天电影的放映,根据现场顾客反馈活动种类太少,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想留住顾客,需要分析顾客需求的活动。通过调研发现,过半的顾客都支持增加相声曲艺等民俗活动。运河新天地的主题定位在“夜津城,寻味红桥”,而在文娱活动上,并没有追溯到红桥的传统文化,反而流于形式,成为了毫无特色的小吃街。红桥是天津的发源地,也是天津味最浓的地方,将天津的历史文化深挖下去,将传统的民俗活动再现,这是才天津夜市最为特色的地方。
二、夜市体验者方分析
(一)类别分析
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累计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93.6%。对夜市体验者的类别分析通过性别、年龄、职业、居住范围四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1性别与年龄分析
调研期间随机发放的206份问卷中,男性占102人,女性占104人,分别各占约50%的比例。从年龄阶层看,中青年是夜市消费体验的主力军。
通过对不同时刻断面人流量的记录发现,除了在年龄比例上中青年占绝大部分外,老人与儿童在时间与数量上的变化几乎同步,且通过观察发现,两个老人带领一个儿童出来遛弯儿的情况居多。
20:00-21:00为大多天津市民夜间活动时段,此时夜市活力指数最高,且各年龄阶段人流量显著增加并均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达到了峰值。
2居住范围分析
由于运河新天地为天津市6个市级示范点首家开街的夜市,体验者即活力来源大多来自市内六区,且红桥区附近居民最多。对周边人群来说,商场大多21:00关门,而夜市既能提供接地气的消费场所,又能弥补晚间周边商业的不足。而天津非市内六区的居民以及外地人前来体验者就很少,且几乎全部是青年人,反映了此地的活力辐射范围与活力受众人群类型。
(二)环境需求
1活动场地需求
过半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丰富夜市的活动广场,另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体验者认为此地休息场地与儿童游戏场地缺乏。因此人们心理偏向认同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场地多样性越丰富,场地活力则越高。
2设施需求
座椅的供少于求是大众的普遍反映,而洗手池的缺失与厕所布置数量过少也使大家稍有微词。对于夜市体验者来说,设施的完备不可或缺,否则会出现因设施的不足致使顾客流失活力减少的状况。
3审美需求
審美需求指人们欣赏美的需求。商业休闲空间中的审美一般包括感性审美和理性审美两种形式,其中,感性审美指环境的象征意义和意象性氛围营造,理性审美指通过物质环境的模式、秩序和外形等客观要素建立的视觉审美系统。
37%的受访者十分满意运河新天地当前现代的建筑风格,占总人数的比例最大,证明了此夜市建筑风格确立较为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活力的维持。
(三)行为活动现状与需求
1路径记录
对运河新天地内各类主要步行路径进行记录,统计每种路径对应的各时段人数,分析人数占比以及交叉口个数,以此反映夜市各路径活力情况。
如图,全路段出现10个路径交汇点,在这些交汇点附近形成最积聚人气的商业氛围。
2行为分析
调研组主要对运河新天地各种人群的行为活动进行记录和研究。因夜市周边均为高层小区,调研组进入小区内部选取合适制高点进行全景拍摄,通过照片识别分析同一时间点内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方式。通过现场在图上打点记录下不同区域对应的不同行为,找出点最密集的区域(即行人活动的主要聚集点),再对这些聚集点进行分类分析原因。整理数据得出:活动类型主要分为排队等候、边走边看、摊旁用餐、树下休憩四个方面。各类活动比例如下:
1)排队等候:占比适中,停留性强,但需要较好的商业吸引力以及充足的空间来进行支撑。
2)边走边看:占比最大,停留性差,但是是夜市活力的最直观体现,对夜市内部的各种景观具有较高的要求。
3)摊旁用餐:占比较大,单位使用时间较长,空间较为缺乏,与零食购买行为的人数不相匹配,更换频率较低,而且同样需要较好的商业吸引力来进行支撑。
4)树下休憩:占比适中,停留性强,对休憩座椅的数量要求以及空间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完善和加强。
(四)消费水平
1)通过访谈与问卷得出,多数市民对该夜市的物价评价为“适中”,说明商品价格基本在市民的接受范围之内,能够较好地避免市民对其物价产生抵触心理。
2)部分市民反映物价“较贵”,表明其内部部分商品价格需要调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市民进行消费,进而既可以保证夜市内部人流量,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经济活力。
3)绝大多数市民消费在200元以下,其中以50-100元消费占比居多,一方面说明天津市民很少在夜市进行大额支出;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了内部消费动力较小,商业形式需要丰富。
三、总结建议
(一)分析总结
1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商业业态设置失衡
在运河新天地夜市空间开发当中, 更多地是伴随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在选择具体业态时, 商铺业主、开发商的利益和价值起到非常大的决定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业态设置出现失衡—— 某一段时期内热销的某一类别餐饮店重复率较高,反观娱乐、体验、非餐饮类休闲项目只有零星分布, 使消费者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后, 难以引起更多的活动和消费欲望。
运河新天地内业态同质化问题突出, 同时这些相对单一的业态通常集中分布, 不仅造成同类业态相互竞争的影响, 还降低了商业街的吸引力, 使消费者难以实现长距离步行, 如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该夜市业态类型重复度较高, 缺乏活力。
2商业街局部功能缺失
运河新天地夜市对休闲娱乐、室内外运动休闲考虑较少, 与现代商业街复合化功能发展方向相距甚远, 不足以吸引更大范围内消费者到来, 也相应阻碍了夜市的健康发展。通过访谈得知, 消费者对商业街功能认同感一般, 认为运河新天地几乎与“吃”相关, 这就造成商业街在解决了消费者购物、餐饮等需求后, 很难再次吸引消费者重新进入商业街内部, 出现“通过式”人流占据步行者比例中的绝大多数等现象和问题, 不利于商业街的良性发展。
另外运河新天地中,观光咨询、母婴室、公共卫生间、停车设施、警卫室等设施配置薄弱, 对消费者基本使用需求的满足度较低,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了该地块的活力缺乏。
(二)规划建议
1深层次挖掘天津文化
对于新天地夜市要减弱商业气氛,增加文化气息,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其夜市活力才可长久。现有的表演场地设而不开,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笔者建议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顾客游览夜市时,可以设置一些场点或在现有演出台表演津门大鼓、相声说书等,使夜市生活更显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也为传统艺术生存提供保障,提高天津文化夜市的品质。
2加大文化符号产品开发力度,突出特色
根据市场,挖掘天津文化内涵,紧紧围绕顾客的购物需求开发出创新的具有天津特色的纪念品。目前夜市呈现过度商品化与快餐化。可引进对经典的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如“天津泥人张”等,可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不仅是卖工艺品,更是展示手工艺术,让游客慢下来,活力持久起来。这样,新天地固定商铺的内涵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真正助力天津文化建设,为天津旅游发展留住人。
3完善基础设施
增加一些多样的休息设施。可以在街区中增加座椅、儿童娱乐场地等,将较大面积的空地利用起来,使夜市空间更具有吸引力。其次建议重新估算夜市中所需厕所数量或增添移动厕所,提高步行空间的人性化水平。对于运河新天地夜市而言,更多的是当地居民,所以最后增加网络宣传,多方渠道有效整合,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4规范运河新天地夜市市场秩序
加强价格监管,奖罚结合,严厉打击宰客行为,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建立夜市商品售后服务中心,了解不同商品的质量以及商家的服务,从而增加商家的竞争力,自觉维护品牌价值。此外,夜市还应在商家服务水平、食品卫生操作和整体环境卫生等方面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
四、结语
夜市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强城市的活力,而对夜市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决定了夜市内部的消费活力。应当从经济、人群、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对夜市进行分析规划,将夜市打造为城市的新亮点,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强,张建文.新时代天津夜间经济发展环境与路径选择[J].城市, 2019,(05):51-60.
[2] 鲁冉冉.武汉高校周边夜市空间研究——以理工大夜市和财大夜市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 林竹.台湾夜市文化的繁荣对天津夜市发展的启示及建议[J].城市, 2014,(06):49-51.
作者简介:
朱晓彤(1998.12—)女,汉族,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6級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