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20-09-10姚骞
姚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推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将二者进行融合,既是教育目的,也是社会的需要,两种教育优势互补,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关键字: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教育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教育是教学的前提,只要好的教育,才能达到好的教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点,这两者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高中是学生德育养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多个科目的学习,学习压力大,很容易心理有负担,产生心理矛盾,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心理教育至关重要,教的再好,没有好的品德,好的心态,就不能服务教学,服务于社会,只有两者融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从情感价值的培养中渗透德育和心理教育
我國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仅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德育素质高、心理健康的人才,这些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气馁,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式疏导。这些人的内心是足够强大的,如何才能达到这样,就需要从高中这个关键阶段着手,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文本情感价值培养找到突破口,在平时的课程教授中渗透,比如在教授《登岳阳楼》,让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面对宏大的祖国山河,忘却自身的病痛,心系国家。杜甫晚年穷苦潦倒,但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期望,没有放弃对国家的担忧。《苏武传》中苏武宁愿雪地牧羊,食毡饮雪,也不愿屈膝投降匈奴,十九年的磨难,成就了他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从而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担当,要学会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困难,做一个心理强大的人,这样才能服务于社会,通过文本的情感价值渗透,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和压力,专心学业为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只有心理教育达到效果,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的目的。二者融合,才能起教育的效果。
二、关注社会热点,结合写作教学达到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
平时的教学以及高考作文写作要求中,一直强调写作要有时代性,有深度和高度,写作是最能体现人心理状态的方式,也是一个人品德优劣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和生活,平时的作文课,会带他们去图书馆,阅读一些社会热点评论,让他们多看看最近的报纸,多关注社会事件。这几年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一些突发校园事件冲击了大众心理,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比如2019年西安15岁中学生因为老师按要求剃头后的跳楼事件,引发学生对于外貌和生命的理解和审视,告诉学生,生命胜于一切,面对问题,一定要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头发减掉可以长出来,而生命只有一次,且自己无权剥夺,况且对上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遵守规章制度就是美德,从来没有人会因为美德而嘲笑,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对事件的剖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面对事情时冷静的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内心阳光又有担当的人,对自己担当才能对社会担当。通过不间断地写作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健全的心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利用互联网教学,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时代,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是互联网,社会成为一个透明的网络,信息传达更加方便,学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包括很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信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间给学生展示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全民关注的感人的事件,优秀的社会正能量人物,来作为教学的切入口,结合课本教学,教师一方面教授知识,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学生,时刻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遇到的一些困扰以及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尤其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平时我们对学生的兴趣和性格也要了解和尊重,学生提出的想法及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尊重学生的思想。教师不仅仅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作为朋友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放心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助于帮助教师发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在教育工作中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萨其尔.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187.
[2]马艾冰.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8(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