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模态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2020-09-10邓丽丽
邓丽丽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为模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就是多种模态的组合,它是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提出“多模态语篇”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于是多模态教学应运而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像资料、虚拟场景、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多模态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模式构建
阅读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进入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愈显重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英语教材以模块、话题教学为基础。每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配套相应的图表、圖形、插图、录音材料、视频产品等。这些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实施多模态教学提供了支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情、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积极构建适应学生需求的高中英语阅读多模态课堂。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即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模态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运用视觉模态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同样重视学生的视觉感官作用,但是仅仅局限于对阅读材料的阅读。视觉模态教学除了对阅读材料的文字、图表等的阅读之外,还包括利用从网络下载、PPT制作、微课、慕课等方式获取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图表、图像、数据资料等。比如,教师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和图表,还从网上下载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资料。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Earthquake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下载2004年印度洋海啸引发的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相关资料。这些形象、具体的图像、图表以及实例能让学生对地震有更直观的感知,能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认知,实现更深层次地理解阅读文本。
2.运用听觉模态
在语言教学中,听和阅读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通过听可以增进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通过阅读可以检测和反馈听的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力技能,教师可以适当对其进行阅读文本材料或与阅读本文材料相关的听力训练、欣赏或测试。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unit 4 Earth-quake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配备的听力材料,另一方面,从网上下载一些与地震相关的知识介绍、地震实例等听力资料,在阅读教学前让学生听,以便达到阅读前预习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老师读学生听、个别学生读全班听、分组读分组听等方式。这样,既摆脱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听力教学彼此分离的现状,又把阅读教学与听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3.运用触觉模态
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片面重视和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阅读行为和过程,认为学生的阅读行为和过程彼此之间是不相关的、独立的,每个学生只是去完成各自对阅读文本的分析、理解和各类练习。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阅读教学是除了学生个体的阅读行为外,还包括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各类互动行为和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改变课堂阅读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角色扮演、表演、辩论、讨论等一些肢体接触的行为或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比如,笔者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Commu-nication:No Problem?”阅读教学前,组织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比如见面握手、点头同意、摇头反对、热情拥抱等,以此来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入。在阅读教学中,组织一些学生分别扮演阅读材料中的角色比如Tony Garcia、Julia Smith、Akira Nagata、GeorgeCook等,进行角色演绎。并在学生对阅读文本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设定某一情境,组织学生分别代表来自China、Colombia、Britain、Japan、Canada等国家的人展开肢体语言的交流活动,把相对比较枯燥的英语阅读过程转化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过程。
总之,构建多模态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营造多模态教学的环境与氛围,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开展多模态阅读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阅读活动,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9年度项目课题“多模态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ZYY2019-47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全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