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深入解读作品

2020-09-10孟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8期

孟杰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去细细解读。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一些同学不知道该如何深入地解读作品。殊不知,阅读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下面,笔者就从剖析题目、解读关键词句、抓过渡段三个方面人手,教大家解读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一、剖析题目

都说“题目是作品的眼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进而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一般来说,作品的题目都是直接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去设计的,大家只要深入地剖析作品的题目,就能够快速理解作品。

比如,在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现代诗歌的时候,同学们就需要仔细地剖析题目“大堰河——我的保姆”,思考:大堰河是什么?为什么艾青称她为“我的保姆”?通过搜集资料,我们会发现,题目中的“大堰河”并不是真正的自然景观大堰河,而是作者的乳母。“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根据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来起的。村庄叫“大叶荷”,谐音“大堰河”。作者艾青的家乡在浙江金华,他们那里的方言“大叶荷”与普通话中“大堰河”的发音是一样的。这个村子很小。作者的乳母大堰河出生于穷苦家庭,她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和长妈妈一样,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大堰河是一位善良、勤劳、坚强的旧中国的农村妇女形象,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但是她依然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让作者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作者通过对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自己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也借助诗歌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仔细剖析题目,我们就能够了解作品描写的对象以及主要内容。

二、解读关键词句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说是作品中的亮点,或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起到升华作品的作用。无论怎样,它们在作品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深入解读,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

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作品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个句子细细解读,我们就可以抓住作品的主线。首先,这里的“真的勇士”指的是真正的革命者,除了主人公刘和珍君以外,还有其他和她一样为国牺牲的烈士。“直面”和“正视”都有从正面注视、不回避之意。“惨淡的人生”指在反动派统治下人民群众所过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淋漓的鲜血”是指“三·一八”渗案那血迹斑斑的现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当前的生活多么残酷、黑暗,那些保卫国家的革命者们都会直面它、正视它,勇往直前,不惧生死,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作者也是在借此呼吁读者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不要选择沉默,而应当站起来和革命者们一起对抗恶势力。

三、抓过渡段

过渡段在作品当中一般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下文的延伸,可以说是段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深入解读作品的一个重要抓手。过渡段的文字往往不多,有的只有一小段话甚至只有一句话。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过渡段,仔细研究,进而更好地解读作品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有这么一段话: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这就是一个过渡段,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抓住过渡段,分析它的作用。首先,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作者在上文中描述了一个人独处的自在,下文中直接描寫荷塘月色的美景,这里必须要用一个过渡段来衔接。其次,它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因为作者提到了“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说明作者是排斥“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的。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无法平息心中对黑暗现实的激愤之情,所以对生活感到惶惑,内心无比压抑,只能借助这荷塘月色来获得短暂的安宁。抓住这个过渡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分析文章的结构,还能解读作品的主旨。

总而言之,只有从题目、关键词句以及过渡段人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抽丝剥茧,由点及面,读得更加顺利、更加轻松。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城镇定远中学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