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
2020-09-10洪超
洪超
在文学创作中,“写人”与“叙事”“抒情”互相独立,又密不可分。在叙事的过程中,我们想要展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就必须塑造好人物形象,以此来突出作品的主题,进而吸引读者。下面,笔者就谈谈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技巧。
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
记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记叙,或叙述人物的经历,或记录事件发展的过程。比如,记叙文有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有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由此可见,叙事类的文章往往都要关注“人物”这个方面。这么多的写作要素实际上是靠人物组合起来的,在故事中,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由人来做,人物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刻画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外,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让读者记住一篇文章。
二、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1.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徐飞老师说:“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用来表现独特的生活背景,展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表现作品的情思。”(选自《从此爱上写作》的第63页)
记叙类的文章讲究的是叙事的艺术,叙事就是要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故事中的人物印在读者的心中。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细节描写。一般来说,写人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我们既可以单用,又可以将其组合起来运用,使人物形象的特征更加明显。
比如,《翠花》一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父亲第一次来看女儿翠花时,说:“翠儿,你婆婆家怎么连干柴都没有?”女儿皱着眉头说道:“爹!娘!今年雨大,我们这儿地洼,年成不好,就这点柴还是好不容易拾来的?”父亲第二次来看女儿时,说:“翠儿,柴火还不够烧吗?”翠花说:“柴火是够了,但是这儿地洼,雨水又大,收不到粮食,柴火都拿去换粮食了,灶间的那点柴火还是捡的。”父亲第三次来看女儿时,一个村人从旁边经过,那人随口对老两口说:“你是这家的亲戚吧?这家的翠花媳妇真是好人啊!在这困难的一年里,她接济乡亲们柴火和粮食,我们才渡过难关。”这三处人物语言很详细,能细致地表现出翠花舍己为人、急人所困的形象。这里既有正面的语言对话,又有侧面的语言描写,把一个富有慈悲心的仁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细节是文章的灵魂。我们只有抓住最典型的细节来写作,才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把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引发他们的共鸣。
2.通过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叙述是一种艺术,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么这个故事就不能吸引人。所以,我们要学会讲故事。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学会巧妙地构思,在曲折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刻画人物形象,就能展现他的性格、心理,反映出人物所有隐含的性格特征。
比如,《凤鸣》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老船夫和孙女一起送条石到溧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可没想到的是,石头运到了,溧地的工头却不给他们结算工钱。情节发展到了这里有了一小小的转折,本来应该运货到点,交钱走人,但是事情偏偏有了波折,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这个波折表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卑微、凄苦、备受欺凌的形象。他们虽整日辛劳,竭力维持生计,但不平的世道仍然把他们逼入绝境。想那祖孙俩拿不到工钱和货钱,无法向货主交待,他们更难维持生活,这必将使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艰难。后面的情节又有了转折,正当这祖孙俩走投无路之时,监工竟然把钱又送来了,这个转折使故事有了圆满的結局。监工为什么会突然送钱来呢?原来是祖孙俩采取了一系列抗争的措施,让监工不得不低头。他们虽是无权无势的下层劳动人民,但他们不坐以待毙、任人宰割,而是机智地反抗和应对,这就突显了他们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性格特点,展现了那个时代勇于抗争的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
这个故事的情节波澜起伏,把船夫要工钱的普通故事讲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了,提升了文章的档次。
当然,使情节波澜起伏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适时运用,要在叙述的方法和技巧上要有所突破和改变。如适时使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方式,让文章更加精巧。
3.通过具体的环境来刻画人物形象
在写记叙类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适当使用散文和诗歌的写法。一般的散文和诗歌会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景是表达情感主旨的重要载体。这说明环境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在描写环境的过程中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我们也可借助小说中描写环境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在《寂寞》中,秦桧之孙秦钜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请命抗金。在写秦钜守城对敌时,作者详细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城门火光冲天,金兵如潮般涌入,他一声长叹,带着全家老小冲向熊熊大火。这里用火光冲天的战争场面来展现战争之激烈,同时,也为后面刻画秦钜誓死守城、扑向大火与城共存亡的精忠报国的形象作了铺垫。这里的“火”指战火,也指主人公内心的滔天怒火,一语双关,把主人公那忠诚与赤诚展现得淋漓尽致。
4.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记叙类的文章大都记录了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文章的主旨、情感和人物形象的特点等都是在具体的情节中展现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让记叙文妙趣横生、精彩动人。
比如,在《英雄》这篇文章中,作者就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主人公刘财主整天唉声叹气,展现的是一个自怨自艾的软弱形象,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当日军进犯他的村庄时,他竟然能拿起大刀勇敢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与敌人玉石俱焚,壮烈牺牲,这里展现的是一个英勇无比、精忠为“村”的形象,这一前一后的鲜明对比就增强了这篇文章的表现力,让一个平凡村民的形象瞬间就高大起来了,把一个扁平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了。这就是对比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写记叙类的文章时,同学们要想刻画出鲜明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借助波澜的情节、具体的环境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适时使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