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020-09-10周瑞斌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准备工作技术要点公路工程

周瑞斌

摘 要:水泥路面是公路工程中较为典型的路面形式,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后,有利于提高水泥路面的综合质量,如稳定性、平整性等。对此,文章以公路工程中的水泥路面施工为背景,围绕前期准备、正式施工等阶段的主要技术要点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路面;准备工作;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公路工程事业的发展,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为充分发挥出技术的应用优势,亟需对其展开探讨,梳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思路,精准把控工作要點,覆盖至准备、施工、质量检查等全流程中,在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创造高品质的路面工程。

1 公路工程中水泥路面的施工准备工作

1.1 材料方面

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对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较高的要求,需以施工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质量达标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其中以混凝土较为关键,具体包含水泥、集料、外加剂等。水泥:一般选取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作为特重、重交通路面材料;选取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中、轻交通路面材料;可选取R型水泥作为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需求的路段,也可选取普通型水泥。

粉煤灰: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类型的粉煤灰,通常不宜采用Ⅲ级粉煤灰。在水泥路面施工中,可使用适量的硅灰与矿渣,但必须加强质量检验。

粗集料:水泥路面施工中,粗集料的可选对象包括碎石、碎卵石等,要求其具有坚硬、耐久性好等应用优势,而在不同等级的公路中,其对应的集料等级也有所差异,需针对性考虑。吸水率为重点控制指标,Ⅰ级、Ⅱ级集料的吸水率要求分别为1%以内和2%以内。

细集料:水泥路面施工中常使用到天然砂、机制砂等,其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细集料,具有质地坚硬、洁净度高的功能特点,且现阶段机制砂的应用比例在提高,其在材料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优势。通常选取河砂作为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要求砂的硅质含量必须控制在25%以上。

外加剂: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可以通过掺入适量外加剂的方式而改善,但均要具有无副作用的特点。

1.2 测量放样

以施工坐标方格网为依据,经过测量后打桩定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放出场地边线,规划作业范围,形成明确的施工界限。为给正式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先全面整理现场,使其初步具有平整性且无树根等杂物。

1.3 复核

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设计图的对比分析,完成复核工作,通过此途径发现坐标点、控制点的具体情况,若存在误差则及时调整。全面整理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对整体施工状况形成准确的认识,包含沿线既有建(构)筑物的分布等。

2 公路工程中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的运输

以施工进度、混凝土的需求量、拌和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等因素为参考,适配合适的运输车型,并保证数量的合理性,以便及时将生产所得的混凝土运至现场,避免停机等料。一般可选取载重量5 t~20 t的自卸车,自卸车后挡板需紧密关闭,确保运送过程中不会产生材料撒漏现象。

2.2 挖填方

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先在深处按分层的方式依次填筑并夯实,再填实浅部。为确保填方的质量,每填完一层后均随即夯实,直至与设计标高相同为止。挖方期间产生的土方具有利用价值,可转至有填方需求的场所,弃方则统一堆放至指定位置。

2.3 场地平整和找坡

经挖填方作业后,清理施工场地,保证其平整度偏差在0.05 m以内。以前期所得的坐标点为依据,合理组织场地找坡作业。遇施工周边敷设有大量管线的情况时,需采取协调措施,适当调整连接点的地面标高。此外,水泥路面施工为露天环境,在强降雨天气下易发生积水现象,因此需确定地面排水口的具体位置,适当调整排水管的底部标高,充分发挥出排水管的排水效果,降低积水发生概率,减少施工现场的积水量。

2.4 地面施工

(1)基层施工。1)碎石摊铺。经过前期的素土夯实作业后,由施工人员摊铺碎石,施工期间应加强对纵横断面的控制,需满足要求。2)稳压。通过压路机完成稳压作业,设备遵循匀速运行的原则,以25 m/min~30 m/min较为合适,操作者合理调整设备的姿态,后轮重叠宽度取轮宽的1/2较为合适,正常情况下由边缘处开始逐步向中间推进,完成一遍碾压后,及时检查平整度。遇局部平整度不足的情况时,需适度调整,超出部分可铲除,整平后再检查;凹陷部位则采取填入碎石的方式,直至实际标高与设计值相同为止。3)撒填充料。取适量的粗砂和灰土,将其均匀洒布在碎石上,再由施工人员用扫帚处理,确保粗砂与灰土可有效进入碎石缝内,随后用洒水车向作业区域洒水,使其维持相对湿润的状态,在水流的作用下显现出空隙,再向该处填充适量的粗砂和灰土,有效填补剩余的空隙。4)压实。以10 t~12 t的压路机较为合适,行进速度稳定在60 m/min~70 m/min,给予4~6遍的碾压处理(具体视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既要保证压实度,又要避免石料严重破碎的情况。

(2)稳定层施工。基层施工成型后,进入定点放线环节,间距普遍以10 cm为宜,将挡板置于道路边线处。为保证标高线可有效设置到位,要求挡板的高度达到10 cm以上,于该处精准标出标高线。经复核后若无误,则进入混凝土施工环节。正式浇筑前,应在干燥的基层上适量洒水,按要求配制混凝土,及时转运至现场用于浇筑,浇筑施工期间加强振捣,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量,提高其密实性与稳定性。为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振捣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作业半径合理设置振捣点,依次完成振捣作业。顶面刮平可利用长度在1 m以上的直尺工具而完成。在稳定层施工成型后,采取养护措施,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使稳定层的混凝土有效成型。养护阶段可覆盖湿的稻草,有效防护混凝土,避免干燥开裂。

(3)面层施工。全面清理面层,根据前期测放的水平线、中心线等,依次完成沿线的铺设作业。需强调的是,混凝土摊铺施工前需洒水润湿,再均匀刷涂素水泥浆,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进砂浆铺贴作业,以免因风干而出现质量问题。在铺设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时,要求其虚铺厚度达到25 cm~30 cm,适当拍打,使水泥砂浆具有紧密性,先预铺,若实际施工质量无异常,则大面积摊铺。

2.5 设置伸缩缝

水泥路面施工期间,应适时设置伸缩缝,具体包含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应做好填缝作业,加强检验,提高伸缩缝的稳定性。伸缩缝的施工应具有适时性,主要与水泥的初凝时间为参照基准,应在水泥尚未初凝前设置。随后均匀倒入混凝土,通过振捣机械从新混凝土向浇筑完成混凝土层内50 mm~100 mm范围进行施工,以此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若因特殊情而导致施工中断,需尽可能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缩短中途间隔时间。对于施工间隔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的,若在施工缝处继续施工,则必须检测先前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在该值达到1.2 N/mm2后方可继续。若发现混凝土存在表面硬化的情况,则需针对性清理混凝土表面,凿除旧混凝土,同时适当保湿,避免新旧部分结合不稳定等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路面施工规模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为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社会各界对水泥路面的施工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经济前行背景下,交通结构有所变化,大中型货车的占比增加,此时更应当提高水泥路面的质量。文章则围绕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希望所提内容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交通世界,2020,27(20):104-105.

[2]陆在银.解析高速公路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7,37(18):134+136.

猜你喜欢

准备工作技术要点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幼儿体育游戏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