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项目研究”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020-09-10邓洪贤
邓洪贤
摘要:本文以社团研究项目“中草药香囊制作”为例,具体阐述在社团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做法,分析并揭示社团项目研究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社团项目研究;关键能力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职业能力。
项目研究是指学生针对一个真实的有限任务,在一定时间内,达成对多个目标和多项相关工作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研究中,学生往往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象成人工作一样。项目研究中,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项目研究中,学生获取的不仅是将来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能就是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
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实证研究都揭示项目研究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校生态校园课程基地依托多个生态研究项目平台,以“生态社团”为学习组织形式,以“活动体验”“项目研究”为学习形式的生态课程教学真实地转变着教学方式,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关键能力。下面就我校药用植物研究社团 “中草药香囊制作”这一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例谈谈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研究的学习分析中助推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中草药香囊(下面简称药囊)的制作过程中,社团同学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中医药、工程工艺等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需要对药囊这个物件进行功能分解再到综合集成的逻辑推理过程;需要从简单模仿到有所创新的认识深化过程。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初期的开题报告和结束期的结题报告需要社团同学公众展示,极大的锻炼了同学文本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项目研究的分工合作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药囊的制作过程中,社团项目小组要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例如第三届药用植物研究社团在该研究项目是这样分工的:
项目组成员:顾陆恺淇、虞梦莹、孔维周、张文杰、王子恒、张子玥;
组长:顾陆恺淇;
药囊的需求调查与功能确认:顾陆恺淇、张文杰、王子恒;
药方的获取与药材收集:孔维周;
香囊外包装设计:虞梦莹;
制作:全体成员;
项目组分工是社团同学自主选择与安排的:组长的选择往往是毛遂自荐的,这些同学对项目研究有着极大地兴趣和热情,项目知识的积累也往往高于其他同学;项目研究中的关键环节是由一定特长的或具有资源优势的同学担当。就如上述项目组中,组长顾陆恺淇本身是社团的副社长,对中医药有浓厚的兴趣,今后也有志于中医药的研究;孔维周同学的爷爷是老中医,资源得天独厚;虞梦莹同学美工方面有明显的特长。
因此,项目研究的过程就是项目组成员围绕药囊制作这个项目任务,进行自我管理,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过程。
在项目研究的深入探究中催生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药囊制作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的同学随着探究的深入,对药囊制作的认识在深化,一些细节的思考和做法完全突破了原来简单模仿的层面而进入到了创新的层面。譬如,药囊药材组成的配方,这些药材之间的配比应该怎样?如何进行定量研究?药囊制成后,保质期如何研究确定?如何让药囊持续的发挥功用?项目组成员提出了富于创意的点子:药囊的药和外部包装是分离的,药的保质期到后,可以非常方便的更新药,以此保持药囊的功用。再如,如何推介药囊这一社团作品?除了药用功能外,项目组成员又提出了应该赋予药囊文化艺术价值的建议:药囊在包裝和外饰上既要体现中医药特色,还要有学校、社团的文化元素,让同学一见就喜欢。这些问题将引导项目组同学走向中医药的纵深研究、创新研究。
在项目研究的成果物化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当项目组进入到药囊的具体制作环节时,实质上就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过程。首先是药囊的药材收集和加工。药材有些可以在校园就地取材,如紫苏、薄荷;而有些就需要到药材店里购置,如高良姜、冰片等;收集到的药材还要加工成一定大小才能装袋。其次是药材包装袋的制作和购置。最直接、省事的办法可以网上购置,但是,这样做就少了些收获,首次制作药囊时,药包袋是同学自己缝制的,因此多了些体会:药包袋的布料不能太密,但也不能太稀疏,过密就会影响药囊药材气味的排放影响药囊的功能,如果太疏就会导致药材外露或掉出来。这些体会就成了以后药囊药包袋选购的依据。最后就是项目组一起装药,这里也有讲究。一开始没有标准,同学各装各的,问题出现了,无论是装得太多还是太少,套上外包装后不美观,还有装得太多的话,消耗的药材就多,提高了药囊的成本,于是项目组的同学就提出了装药的数量标准,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项目研究中,成果物化要求引导同学学以致用,动手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依托我校STS课程基地和生态校园课程基地,活跃着众多的学生社团,有着丰富的真实过程的社团项目研究,共同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这些优良的 “气候”“土壤”使得个性化能力拔尖型学生成批涌现,我校《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和《校园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也分别获得国家、省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