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2020-09-10蒋梅红
蒋梅红
摘 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围绕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实施问题导引式教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对比性创新实验四个层面,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核心素养教育;问题导引;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3-0079-02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力图引导教师借助实验教学实现抽象物理知识的直观、具象化呈现,进而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发挥物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
首先从教学导入层面入手,利用生活化、趣味化场景的创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模式,强化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主体性意识的激活;其次从教学设计层面入手,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空间,同时也应当注重实现适时引导与适度介入,借助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思维结构、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考方法;再次从教学方法层面入手,借助小组合作模式构建互动课堂,引导学生在协调分工的过程中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最后从教学延伸层面入手,利用对比性实验考察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过渡转化,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策略探讨
1.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核心素养渗透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树立对学科的正确认知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彻底打破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处的被动性局面,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生思维模式特点与兴趣喜好,选取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调动以往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对其主体性意识的有效激活.以“机械能转化為电能”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电路检修停电的日常生活场景,选取电风扇、二极管、导线作为实验用具,利用导线反向串联两个二极管并分别接到电风扇插头的金属脚处,随后用手拨动风扇转叶,使风扇逐渐转动起来,此时便可以发现二极管出现交替亮起的现象.借助直观实验现象的演示,可借助视觉震撼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尝试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增进学生对于机械能、电能两个概念的认知,并尝试构建二者的关联性.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通过主动思考寻求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良好基础.
2.实施问题导引式教学,给予自主探究空间
在激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需注重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对此教师可引入问题导引式教学模式,借助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探索目标,带着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开展自主探索,并且教师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做到适当介入,为其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交互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欧姆定律”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点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为探索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随后教师可以引出一些问题,诸如“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当电流一定时,电阻与电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其思考与探究的重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教师为其提供的实验仪器,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开展具体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掌握电阻、电压、电流间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推理分析能力,配合教师的评价与鼓励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育.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完善分工协作配合{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借助组内分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在听取他人意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逻辑的完善,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为例,对此教师可将学生平均分配成6个小组,注重控制组间成员学习水平的均衡性,以每两个小组作为对照组、共同探索一类实验,围绕“导线的材料”、“导线的长度”、“导线的横截面积”三大主题开展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观察组内合作分工情况,在参考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组内成员的表现、组内协调分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借此引导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意识,引导其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交换观点意见、借鉴他人思维角度,以此实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深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4.开展对比性创新实验,实现学以致用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借助对比性实验的创设促使学生逐渐感知不同物理实验条件与最终实验结果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并尝试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以液化现象为例,对此教师可以准备电压力锅、金属筷子、打火机等实验器材,选取加热过的金属筷子与未加热过的金属筷子作为对照组,分别放置在电压力锅冲出的热气流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加热过的金属筷子上出现大量水珠并向下滴下,围绕温度、水蒸气的关联掌握液化现象的本质规律.通过对比实验的创设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将其延伸至冬天玻璃窗上的雾气等生活场景中,实现学以致用目标,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是将抽象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的重要路径,可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思维认知结构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全面培养.对此教师需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空间,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永.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因子研究[J].物理通报,2018(01):115-116.
[2]胡建荣.例谈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2):44-45.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