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力计算校核热源供热能力实例探讨
2020-09-10雷佳莉陈卓杨玉鹏
雷佳莉 陈卓 杨玉鹏
摘 要:以某园区供热厂供热现状为基础,在已知供热管网各段管径及负荷的情况下,根据供热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水力计算,计算阻力损失,校核热源厂供热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近年热负荷发展的需求,对无法达到供热需求的用户提出解决方案,给该区域供热管网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力计算;枝状网;沿程阻力;供热能力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9-0000-00
0 前言
供暖属于民生保障行业,随着某园区用户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供暖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供热管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园区内热用户不断增加,现状管网已与规划初期管网布置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在对现状管网的进行部分改造和扩建过程中,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是实现高质量的管网设计、运行调度以及供暖保障的必要条件。
本文根据现行标准及规范,对现状供热管网整体分析和考虑,为近年负荷增加后管网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1]。
1 供热概况
某供热厂现有58MW燃气热水锅炉2台,29MW燃气热水锅炉2台,总供热能力174MW,供热厂现有热网循环泵3台(两用一备运行),每台额定流量900t/h,扬程50m。
供热厂现状供热负荷约72MW,供热管网枝状分布,主管线总长度约6.km(单程),管径DN250-DN800不等。
供热厂未来发展负荷共计约170.5MW,供热管网枝状分布,在现状管网主干线不改变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增加分支;管网主干线总长约6.5km(主管单程),管径DN250-DN800不等[2]。
2 采暖负荷
根据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相关数据根据供热面积及综合热负荷指标,计算用户采暖热负荷。
Qh=qhAc·10-3
其中,Qh为采暖热负荷,kW;qh为采暖热指标,W/m2;Ac为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经计算,供热厂现状采暖负荷为71.4MW,近发展负荷共计170.5MW。
计算负荷见表1和表2。
3 水力计算
3.1 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
本次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按已知的热媒流量和管道直径,计算管道的沿程阻力损失,根据管网水力计算结果,校核管网循环水泵的流量及扬程,为负荷增加后管网的建设提供参考[3]。
3.2 水力计算基本原理
当流体沿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管壁间的摩擦,产生损失能量;当流体流过管道的一些附件(如阀门、弯头、大小头、三通、散热器等)时,由于流动方向或流速的改变,产生局部旋涡或撞击,产生损失能量;前者称为沿程阻力损失,后者称为局部阻力损失[1]。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水力计算一般采用“当量局部阻力法”或“当量长度法”进行。
本次采用“当量长度法”进行水力计算。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ΔP=(1+α)R·L×10-3 (kPa)
式中:R-管道比摩阻,Pa/m;L-管段平面长度,m;α-局部与沿程阻力比0.3。
3.3 管网流量计算
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计算热网管网流量,公式如下:
其中 Gn-采暖热负荷设计流量,t/h;Qn-采暖热负荷,kw;c-水的比热容KJ/㎏·℃;t1,t2-设计供、回水温度,℃。
3.4 水力计算参数
本次水力计算的基本参数见表3。
3.5水力计算结果分析
3.5.1现状供热负荷下水力计算分析
供热厂现状供热负荷约71.4MW,共计用户13供热厂干线总循环水量1228.1t/h,最大管径DN800;最不利管网长度6350m;管网当量长度:8255m。管网最不利点为13#用户换热站。至该换热站管网供水管压力降115.6KPa;管网回水管压力降:115.6KPa,供回程总压降231.2Kpa。
具体水力计算,详见表4。
按照设计供回水温度60℃计算,从供热厂至最远13#用户换热站处的最不利环路的阻力为231.2KPa,即管网阻力约23.12m;考虑用户端换热站内阻力15m,总阻力位38.12m。供热厂循环水泵扬程50m(供热厂内阻力10m),总阻力48.12m(<50m);循环泵单台额定流量900t/h,数量3台,2用1备,额定流量1800t/h,总流量1023.4t/h(<1800t/h),所以供热厂内循环泵系统能够满足现状热负荷下的供热需求。
3.5.2近年发展负荷下水力计算分析
供热厂近年供热负荷约170.5MW,共计用户19个,供热厂干线总循环水量2932.6t/h,最大管径DN800;最不利管网长度6350m;管网当量长度:8255m。管网最不利点为14#用户换热站。至该换热站管网供水管压力降197.8Kpa;管网回水管压力降:197.8Kpa,供回程总压力将395.6Kpa。
具体水力计算,详见表5。
按照设计供回水温度60℃计算,从供热厂至最远15#用户换热站处的最不利环路的阻力为356.9KPa,即管网阻力约35.7m;考虑用户端换热站内阻力15m,总阻力位50.7m。供热厂循环水泵扬程50m(供热厂内阻力15m),总阻力65.7m(>50m);循环泵单台额定流量900t/h,数量3台,2用1备,额定总流量2700t/h,总流量2443.9t/h(<2700t/h),所以供热厂内循环泵系统扬程无法满足现状热负荷下的供热需求。
供热厂现状循环泵扬程50m,厂内阻力按15m计算,末端换热站内阻力按15m计算,水泵富裕压头为25m,根据水力计算结果,供回程阻力允许在125Kpa以下,该循环泵系统最远可供至8#用户,之后用户供热效果不佳。
3.5.3近年发展负荷情况下水力不足解决方案
由于园区附近无调峰热源,且园区内规划调峰热源近3年内无法保证实施,为保证后端用户用热需求,本文提出在各用户换热站一次侧设置加压泵的方案(图1二级泵系统)。
所谓二级泵系统,是在各换热站的一次侧管道加装水泵,以满足本站流量及克服耦合管至本站的管网阻力,热源侧循环泵不再克服全程阻力损失。
二级泵运行方案的优点在于:一是根据本换热站的热负荷变频调节,改善一次水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在大网循环泵故障时,本换热站可以继续运行,保障供暖。
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计算各站二级泵参数如表6所示。
4 结语
本文以某供热厂现状供热管网为基础,针对现状负荷与近年发展负荷两种情况,根据行业规范进行了水力计算,并对发展负荷下水力不足的情况给出了二级泵系统的解决方案,为管网后期改造及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实际供热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王飞,等.供热工程一第4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2] 陈真,余聪.供热项目改造中水力计算及管径确定方法[J].山西建筑,2018(9):125-126.
[3] 動力管道设计手册编写组.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收稿日期:2020-08-27
作者简介:雷佳莉(1986—),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能源动力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