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增强复习效果
2020-09-10李卫华
李卫华
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图解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还能帮助他们提升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
数学概念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但高中很多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经常将相似或者相关的数学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差别和共同点,让他们了解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与所属类别,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挖掘出概念的本质,还能将这些概念融会贯通起来,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复习“推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仔细讲解“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三个概念,然后告诉学生这三种推理都属于“推理”,然后给出图1,并说明:合情推理包含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它们都属于一种“猜想”;而“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2)小前提——所研究对策特殊情况,(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仅凭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这三种推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便能直观地了解到它们的层级关系,理清这三种推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较多,并且覆盖面广,学生很难在一时之间将所学的知识点全部回忆起来,难以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的多个知识点,或者章节内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借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中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在復习“集合”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重点概念:集合、四种命题、条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回忆相关的知识点.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纷纷说出了自己想到的知识点,如元素、交集、补集、并集、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接着教师可以从集合的概念、关系、运算三个方面人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从集合的概念引出元素的特征、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从集合的关系引出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从集合的运算引出子集、交集、补集、并集,再由逻辑关联词“或”“且”“非”引出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以及四种条件: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同时,由集合的运算引出常涉及的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构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
通过该思维导图,学生便能将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识关联起来,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便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有利于提升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总之,在复习课上,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不仅能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完善认知结构,还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大大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