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守密
2020-09-10张承志
张承志
原来在国家公园听那些人介绍时我连这个地名也没听见。后来从密西西比上游向丹佛出发时我还没有搞清方向,那时总算知道目的地的州名叫科罗拉多。后来在小飞机场转机,又坐进了汽车里时,天色黑了,我一直到进入深山、驶进梅萨维德中心的旅馆也还是懵懵懂懂的。我当时毫无思想准备,毫无对我闯入的这个世界的预感。美国给我的印象已经使我过分疲惫了,我没有准备一副敏感的神经来面对这个公园。住进那红褐色的低矮建筑以后,我爬上床就沉沉地睡了。隐约预知即将看到的一些印第安人的居住遗址并不会使我觉得新鲜。我有职业考古队员的经历,大致判断过了,梅萨维德的建筑遗址不会有什么了不起。
那一夜落雨了,睡得很冷。
次日拉开窗帘,我明白我看到的风景是从来没见过的,它很怪。我麻木地想了几次,觉得这种地貌很怪。但我仍然没有什么热情,只盼这个游览地的早餐便宜一点。我又看了看窗外,满眼浓绿横溢。毛茸茸的绿原直至天边。刺眼的巨沟长壑蜿蜒而去,消失在茫茫天际。我收拾了背包去找翻译。我还是没有热情。不知为什么,自从在华盛顿访问了两三家政府机关以后,我对美国之行就丧失了兴趣。现在回忆起来,幸亏我用了几秒钟时间暗诵了几遍这个地名,梅萨维德。我在新疆见过一些旱死后的残破地貌,但那是合理的,我对中亚和新疆的认知使我觉得那些干枯的胡杨林和红柳是正常的。而梅萨维德不同,梅萨维德古怪一些,我按捺着这个讨厌而无聊的念头开始转悠参观。我还有幸见过蒙古著名的查干淖尔火山,那火山和熔岩使人感到惊心动魄,但是——纵使你能在查干淖尔一眼看尽火山的喷发、涌淌、蔓延、冷涸,看见大地变成一片辽阔而狰狞的黑焦石牙,你也仍然觉得合理。虽然触目惊心,但你只是被壮观罕见的景观折服,而不会有这种异样的感觉。
这里是一个不合理的地理区。
早晨走上高原之顶,我就感到难受。胸口发热,眼睛像染上炎症一样疼。早晨,风景都徐徐出现了,我不明白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方。毛茸茸的绿色逆着阳光,耀眼而模糊。有一些巨大的裂缝在大地上出现,峡谷里生长着混沌的绿毛。不可能有人,我判断时觉得自己在生理上抵制着这个自然,人不可能下到那样的裂谷,下面的人也不可能爬上这眩目的绿高原。我这样想着走着,路上稀疏的美国人好像也不那么饶舌,全部的道路、树木和风景好像都在忍受着这个沉默。这个感觉后来终于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有了些精神,开始打量那些树和石头。后来,匆匆看了一个印第安人博物馆以后,我就进入了那条恐怖的小道。
就这样,我看见了梅萨维德,看见了我有生以来惟一一次见到的不合理的自然景观,也从中感受到了那么多书籍都没有写过的一种真实。梅萨维德使我的美国之旅成为有益的,在苦于语言隔阂又从未获得语言之外的交流的经历中,梅萨维德终于变成了最新的一环。
我在那恐怖的浓烈绿色中走着,心里渐渐升起了一点欣慰。抬头望去,无边无际的、毫无声息的怪异高原的上空,那轮白炽的太阳正高悬着。阳光下是几条低缓的弧线,从世界的左一极划向右一极。阳光烤干了的弧线下面,黏稠的绿色耸着毛刺,闪烁着晶亮的绿光,完全是一派不可思议的浓绿风景。
避开远眺么?我开始苦于躲闪了。拦道而出的狰狞怪树一棵棵走过来,带着不知是哭是笑是什么意味的沉默。我拼命忍住胃里冲起的反应。我激动但又措手不及。后来有一棵树突然披头散发地拔地而出,絮皮险些擦着我的脸,我才明白有意义的经历正在朝我逼近。
树皮半脱半附,像从身上撕下的破布。赤裸的树干是雪白的,但是,树冠上偏偏又蓬勃地生长着浓稠的绿叶。
我忘了它的学名,姑且叫犹它柳或者是犹它松吧。
这些枯焦的雪白树干,这些凝滞的浓绿树叶,痛苦地沉默着又疯狂地挣扭着,我明白它们要呼喊却喊不出来——有一个瞬间存在过,在那个瞬间呼喊被一击扼杀了。从那以后,梅萨维德的怪异植被变成了哑巴的嘴巴。
我紧张而缄口不言,不能和我那位热爱华盛顿的译员交流这些感觉。我只是反复想着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Little Big Man》,想着其中屠杀印第安人的血腥场面。
我没有心思用几句话概括美国人在开发美洲时,对本地美洲人(印第安人希望人们这样称呼他们)的暴力史。但是文明无疑曾经以屠刀为自己的形象,这一点应该是基本的历史准则。在百年之后,两百年之后,梅萨维德只剩下靜悄悄的低平高原、绿灼灼的高原色彩、半焦的白树干和狰狞的桠权。公园的解说员是个带浪漫语调的胖姑娘,她把食指竖在嘟起的小嘴唇上:“嘘——你们听见了吗?闭上眼睛再听一次。那些印第安人消失了,神秘地消失了。”
度假的游客们都闭了一会儿眼睛。
而我不愿听她的口令。我在他们闭目凝神沉入幻境时走开了,我爬上木梯,登上悬崖缝隙嵌着的遗址高处,再次朝梅萨维德嘹望。
“嘘——我听见了。你们听见了吗,亲爱的朋友们?印第安人的脚步远了。他们用脚步声奏着一支歌。”远远听见那戴草帽挎手枪的胖姑娘唱歌般地说着。
“没听见。”我用中文大声说。
不可能听见,我心里想。印第安人早已沉默了。后人可以随意评说,但是印第安人不说。为什么,难道印第安人认为,诉说是没有意义、毫不需要的吗?
两株犹它柳在一丛绿灌木中兀立着。裸着躯干,树尖像两柄锋利的矛,扭歪了但依然锐利。半腰以下,被风撕成碎片的缕缕树皮在飘动着。没有风,它们飘动是因为这熔浆般的绿色,梅萨维德的黏滞绿海的上空鼓漾着一种强烈的气氛。
日影斜了。
高原又恢复了它的深重,现在的颜色是有轮廓的,温度降低后的浓绿显得更加寂静。我乘车去看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在我的眼中,这些印第安人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迟钝——不知他们自己感觉怎样,我觉得他们在举手投足中总是有一丝丝迟疑、失措,或若有所失的感觉。
我问:你们还种你们那有名的玉米吗?
一位女诗人开始埋怨年轻人对传统的不珍惜。她指着身边一位漂亮而皮肤雪白的少女对我说,孩子们向往可口可乐加麦克唐纳链式的文化,今天因为要见中国客人,这件印第安披风是特意让她换上的。我又问,在像梅萨维德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生活,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与常人不同的感觉呢?女诗人回答说,每块石头都和我有一桩秘密;我经常和石头、树、路谈心。她还为我念了一首她的诗,讲她无处不在,她是风,她是爱。那诗非常感人。
但我想听的不是这些。
我后来不再多问。告别时我觉得什么也没谈过。握住印第安人的手,想了半天也只有一个词:再见,而且是英语。
我还是再去那条小道,去看那个狰狞可怖的如膏如火的绿海吧。
告别梅萨维德那天,雷雨刚刚袭过,晴空骄阳下的绿色高原纹理清晰。一切都鲜明地显现了原貌;费解的弧线、惨烈的绿彩、撕开的灰树皮、挣扭的尖刺。我望着眼帘之内的这怪异的自然,心里有些难过,我明白纵使感到靠近了——但秘密终归是秘密啊。
它们明明谁也没有走,我凝望着。我觉得我的心已经被那残酷的绿色灼伤了。
它们是在一个瞬间哑掉的,从那以后辽阔的梅萨维德就沉默了。在那个瞬间击来之前,它们一定正在纵情、在暴怒、在狂吼、在拼杀,——万物都僵止在一个疯狂的姿态上。除非我是瞎子,我才能承认眼前是一片合理的景象。不,我愈来愈顽固地想。我觉得自己已经走火入魔了;但我不能平静地面对这样惊心动魄的景观——这是一片大陆的生死啊。
我不是在煽动印第安人复仇。纵使曾经有过征服,有过屠杀,美国已经消化了大陆腹地的病灶。难道你没有看见印第安人只是强调他们不是“印度人”而是“本地美洲人”;难道他们的眼神里不是隐显着一丝懒散的满足么?
只是历史变成了谜语。
在这片怪诡的梅萨维德,我知道不会有打破谜底的那一天了。
然而这是一片万物有灵的土地。在这里的几天里,潜藏的无数眼睛每刻都从四周盯着你,一切大自然的不合理都在这里汇集了。那水平纹理的巨大岩缝怎么能裂开呢?然而岩石不裂开,印第安人又怎样居住呢?那犹它柳怎么能发芽生叶呢?然而树皮不撕成褴褛又从哪里获得纤维拧绳搓线呢……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面对大自然时感到痛苦。蒙古草原,天山腹地,伊斯兰黄土高原——那里的景物是多么单纯、多么亲切啊。
如今,梅萨维德只剩下当旅游区这一条路。任何新的愤怒,任何异端,在星条旗下都变成了正统和体制。所以,这里的秘密将是永远的。我叹了口气,又觉得叹气是不对的。
在车飞快地沿着那裂开的峡谷朝科罗拉多州府驶去时,我看见两侧的绿色在默默地目送着我。犹它柳摇着撕碎的旗,有一条灰色树皮像棉絮一样缠住了我的车窗。公路像一道伸入海中的堤;堤左堤右,流淌的绿色像熔岩一样缓缓喘息着,推挤着一株株断枪般的裸树的锐角,像密集的桅杆,像高举的锄头,像舉礼的仪仗,像——像我那么熟悉的中国人的历史画面。当车子突然冲上了高原的边缘,那道边缘简直是一条海边的岩岸,视野中突然出现了美国西部的鳞鳞城镇,不知是风声还是车声,我突然听见了一个沉重压抑的呼唤。
那位印第安女诗人是对的:这里是一个万物有灵的地方,翻开每一块石头都能发现一个秘密。然而梅萨维德用不着我这无缘的客人,对于我,梅萨维德只是给中国的一个注释。
在中国,在我经常乘凉和踏踩的那些树木、石头那儿,枝权上和石块下的东西已被我发现。来过梅萨维德以后,我对于这一点坚信不疑。我要快些回去。那些秘密是属于我的。
梅萨维德已经沉默,它不会发出任何声响。刚才那声低低的呼唤来自大洋彼岸,我清楚地听见了,它发自我的大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