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烂摊子”干出新名堂

2020-09-10高维微余宏

今日重庆 2020年7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林森贫困户

高维微 余宏

核心阅读:万州区龙驹镇是市级深度贫困镇,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关键阶段,龙驹镇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在灯台村,村支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挑大梁,认领“烂摊子”,不仅把村里的产业搞得红红火火,也重新树立起党组织的威信,把村民紧紧地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

Core Reading: Longju Town in Wanzhou District is a town with extreme poverty in themunicipality, which makes poverty alleviation a heavy task. In the crucial stage of the decisive battle againstpoverty,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n Longju Town ga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as a fortress and tookthe lead in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nd "cracking a hard nut". In Dengtai Village, the two committees ofthe village Party branch gave full play to their role of a fortress, taking the lead to clean up the "mess".Their sustaining efforts did work: several industries were developed, the author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rebuilt, and the villagers united.

7月2日,萬州区龙驹镇灯台村集体经济蔬菜产业园。

见到灯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骆建时,他正被手机里的一段视频逗得哈哈大笑。

这是一段小品。只见灯台村村支书成良富轻轻拍打着手里的西瓜,发出“嘭嘭”的声响,他随后麻利地切好西瓜,递到台下的村民手上。一旁的建卡贫困户张友田夫妇则卖力地吆喝:“快来尝尝我们的劳动成果。这瓜甜,甜到心坎里了!”村民们吃着西瓜,看着干部群众同台表演,脸上乐开了花。

骆建告诉我们,这段视频拍摄于一年前,当时为了向村民们展示村里的脱贫成果,灯台村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主题党课,大家一起演小品、比赛吃西瓜,干部群众其乐融融。

村支两委被“围攻”

Two Committees of the Village PartyBranch Being "Besieged"

不过,在这之前,村里的干群关系可没这么融洽。

2016年,流转了灯台村100余亩土地做蔬菜基地的投资人跑路,欠下90多户村民10多万元土地流转金。村民找不到投资人,于是“缠”上了村支两委。

跑路的投资人是当时的村委会引进的,那时成良富还是村主任。

按照最初的设想,外面的老板来了,基地建好了,村里自然就有了产业,贫困户和村民们的好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现实却给了成良富当头一棒:“我们那时想得太简单了。”

投资人跑路后,村里和镇上多次寻找投资人未果。欠款讨不回,村民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度低到极点。

要重获村民信任,就必须解决好基地的遗留问题,但这些问题又像一个死结一样,让成良富无从下手。回忆起那段追讨欠款的时光,成良富说自己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他总是一个人钻进蔬菜基地,找个草堆,一蹲就是小半天,手上拿一包烟,一根接着一根抽,边抽边叹气。

“过去总觉得,土地被老板承包了,跟村里没关系,我也不太上心。”成良富说,问题还是出在村支两委上,羞愧感像块石头一样堵在他心口,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聊天时,他忍不住抽打着自己的大腿,“我就不该那么懒散,当时就该叫人多到基地里走走,多了解点情况,也许能看到些苗头,不至于让基地垮了。”

“在整个龙驹镇,只有我们灯台村能找到这么肥沃的田地,连成片的一百多亩田地,它荒了村民咋办?”2018年初,闲置的蔬菜基地荒草丛生,成良富心痛不已。

蔬菜基地“起死回生”

Vegetable Base "Brought Back to Life"

是再找个老板继续经营,还是将田地退还给村民?灯台村村支两委的干部们犹豫不决。

2018年刚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派驻到灯台村的骆建,坚定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村支两委干部必须挑起担子,产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图长远发展,我们既要让村民看到干部们出钱出力,还要让大家看到这个基地能挣钱。”

很快,在灯台村党支部会议上,所有村干部表态:“每人投入五万元,带头把基地‘救活’。

五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成良富这辈子没干过这么大的“投资”,那时他一年的收入不超过三万元。村综治专干林森此前养羊失败,还亏了二十多万,家人听说他要借钱投资合作社,坚决不同意,林森只能瞒着家人悄悄借钱。

困难再多,也没影响资金的按时到账。加上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提供的无偿借款60万元,以及镇里垫付的土地流转资金欠款,基地再次开工。

这一次,基地吸取了上一任投资者失败的教训,对大棚重新做了定位,将主打产品从蔬菜改为市场需求量大、单价更高的菌类。

成良富只要一有空,就到基地走走看看。骆建在基地里碰见成良富时,总会拿他开玩笑,“支书的眼睛里闪着精光,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在龙驹镇镇政府的帮助下,林森还被选送到山东学习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

学成归来,林森已经能利用温度调节菌类的生长速度,让菌类踩着市场需求的节奏生长。在合作社里,林森拿起菌菇包介绍,“再过几天,这一批菌菇就可以上市了。”不过,他还有些遗憾,“我们初期资金不够,只能搭建简易大棚,如果大棚改造完成,这些菌菇能达到最优产量,还能增产三分之一。”

接替成良富担任村主任的张友智,则担起了生产管理的任务。张友智指了指坐在冻库门口剪平菇的谭直松,骄傲地介绍,“这是我拉来的技术股东,他不仅懂菌菇种植技术,还有销售渠道。”

村里的综合专干罗中华忙着将货物送到城区,“销售旺季时,送完货基本上要搞到凌晨一两点。”

眼看着村干部们“救活”了蔬菜基地,村民们也开始参与进来。如今,在基地里长期务工的村民就有40人,其中贫困户18人。张和菊等6户贫困户,还把申请到的30万元小额贷款投入到合作社。

去年,灯台村集体经济蔬菜产业园首次尝试西瓜种植,5万斤西瓜为合作社带来了10万多元的收入。借着收获的喜悦,灯台村组织了那次特殊的主题党课。

今年,骆建准备再搞一次主题党课,他把时间定在了十月份的中国扶贫日。“到时候,村里会邀请全村124户贫困户及43名帮扶干部共同参加,见证集体经济产业园的胜利果实。”骆建说。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林森贫困户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一路踽踽独行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麦兜姑娘的小赞歌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