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2020-09-10范木子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严复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伦理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文从中西方学者对翻译伦理学的阐释出发,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通过译者的基本伦理、责任与使命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翻译工作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严复早年私塾和海外留学的经历使其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与一般译者相比,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都相对典型。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忠实于原文和读者,而且具有唤起国人的救国保种之情这一极具时代性的翻译动机。回国后,严复一直仕途不济。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更是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的差距。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双重打击让他寄希望于翻译。于是,他在赫胥黎、斯宾塞和马尔萨斯等人理论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见地融入书中,满足了中国思想界的多面需求。该文将严复《天演论》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了严复对原文增删、详略处理和变通的方法和原因。

【关键词】翻译伦理学;严复;天演论

通过一代代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努力,翻译学到今天已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翻译在文化交流、政治和经济往来、外交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逐渐将目光投向翻译中的伦理问题。自此,翻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联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代学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译者的基本伦理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行为主体,也是两种文化间的桥梁。翻译工作中,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优秀的译者必须遵循基本伦理。

首先,翻译工作对译者的语言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即能够准确、清楚地理解和表达目的语和原语。优秀的译者还具备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译者对原语的词汇句法和原作的内容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准确理解原语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译者还须结合原作的背景,保证在传达原文语义上不出纰漏。同时,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目的语修养,有运用目的语自由写作的能力。

其次,一名优秀的译者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应对翻译工作中可能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比如文学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字幕等)、经济内容、政治内容、外交内容、文化内容、法律内容、科技内容等,涉及的文体包括文学体裁、政论体裁、说明类体栽、新闻体裁等。那么对不同国家文化有一定了解、查找不同内容和体裁涉及的相关知识及专业术语等,是做好翻译工作所必需的。比如严复翻译《天演论》,他对原文作者、作者惯用的笔调、创作的时代背景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译文忠实地反映出原作的风格,让译文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

严复精通中英两门语言,又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入思考。同时,他学识渊博,具备诸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对翻译的学科有透彻理解。严复阅读了大量中文和外文书,早年就对斯宾塞的思想有所接触,认同他的某些思想。所以,翻译《天演论》的时候,严复时时通览古今中外,横纵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有所取舍,详略得当。

译者的基本伦理还包括负责的态度、对待稿酬、客观地看待批评、保守客户的秘密等。但是,严复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笔者看来,这些伦理规则在他身上并无突出体现,在此不再赘述。

二、译者的责任与使命

(一)翻译动机

翻译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取决于出版商、翻译赞助人、翻译组织者等。但是,在大多数时候,翻译行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由译者本人决定。在翻译某部作品的过程中,译者或多或少实现了自己的道德目的。

五四运动前后,严复、林纾、梁启超、鲁迅等人进行了大量西学和文学翻译。他们的翻译动机基本上都是出于忧国忧民、希望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他们“希望通过翻译媒介寻求与中国社会模式相同或相近的东西,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的革命激情,同时在艺术上广泛吸取各种流派的精髓,为沉寂、混乱的旧文坛注人新的活力,从而创造出全新而独特的文学体式”。在这样的伦理目的的指导下,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试图唤起国人的救国保种之情。

(二)满足中国思想界的多面需求

《天演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一赫胥黎著作的意译,和用来反对赫胥黎的斯宾塞基本观点的评注。其中,赫胥黎讲义简明生动地介绍了达尔文主义思想,他对人类处境的兴趣超过宇宙,更能符合严复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主题。并且书中还介绍了马尔萨斯等人的理论,为严复提供了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机会。

面对国家的存亡,严复一方面虽不同意赫胥黎人性本善、社会伦理不同于自然进化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赞成赫胥黎主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自然进化,而应该与自然斗争,奋力图强。一方面虽然同意斯宾塞认为自然进化是普遍规律,也适用于人类;另一方面又不满意斯宾塞那种任天为治“弱肉强食的思想”。严复选译赫胥黎作品翻译,正是看中其反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特点,他说:“赫胥黎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天演论·自序》)所以,在《天演论》中处处可见赫胥黎和斯宾塞二人思想相互交错地展开。

译者伦理,尤其是译者的道德责任在选译文本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译者选译特定文本与时代和社会背景有关。伦理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三)忠诚于读者

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应对自己的翻译动机有清晰的认知,对是否符合译语读者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有所判断,知道自己的措辞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然后再决定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If the conditions of the cretaceous epoch returned, I fear the most skillful of gardeners would have to give up the cultivation of apples and gooseberries; while, if those of the glacial period once again obtained, open asparagus beds would be superfluous, and the training of fruit trees against the most favourable of south walls, a waste of time and trouble.

即它日河复,平沙无际,茅芦而外,无物能生;又设地枢渐转,其地化为冰虚,则此木亦末由得艺,此天胜人之说也。

其中,严复对“cretaceous epoch”(白垩纪)的翻译体现了他对读者的尊重。白垩紀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即使加上专业的注释,相信当时的读者也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更何况,根据《天演论》的受众对象,科学方面的注释并非必须。严复用“即它日河复,平沙无际,茅芦而外”寥寥几笔就描绘出白垩纪的景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忠实于原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就语言转换层面而言,译者应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逻辑和风格。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翻译”。译者选择“忠实”原作,包括不歪曲原作的内容甚至形式,表现出对翻译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页

[2][美]许华茨著,滕复等译:《严复与西方》,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3]李泽厚:《严复论》,载《历史研究》,1977年第2期,第24-28页。

作者简介:范木子(2000—),女,汉族,浙江人,武汉大学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严复
严复的遗嘱
张元济加版税
教育家的严管和包容
这样对他不公平
谁在“复活”严复
“执迷不悟”的严复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