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的实地宣传

2020-09-10刘健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志愿服务民法典

刘健

【摘 要】《民法通则》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二十多年一起调整着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早在1954年、1962年、1979年,中国曾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民法典的编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民法典的制定既是广大民众的客观需要,又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法典;普及教育;志愿服务;法治社会

一、进行法治普及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必要性

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需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出发建立重点宏伟的战略任务,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强整体法制建设,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矛盾的能力通过法定程序提高公民的利益诉求,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制宣传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意义

1.普及法律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如今,基层法院的法官往往被指办案质量不高,当事人满意度不高。我觉得近年来的司法改革提高了法官的素质由于进步很大,我们不能总是把问题归咎于法官。事实上,当事人对这样的结果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我国,基层法院法官接触的当事人法律意识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郊区县或偏远地区,他们害怕法庭和法官。事实上,法院是他们声称回到自己的权利并提起诉讼的地方,这是深深扎根于他们思想中的耻辱。也有一些奸诈的人无视法庭,根本不遵守法庭命令,他们甚至侮辱法官或随意殴打他人,拒绝签字。我深深地感到,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法官真的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一方面作为法院系统的法官,面临着一系列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的压力,比如错案调查制度。面对这样一批法律知识贫乏的当事人,运用法律进行案件审理存在诸多障碍。我们不要说法律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试着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一些违背自己道德标准的法律规范,却对它们完全置若罔闻,情绪激动导致了这些规范在法庭上辱骂法官,甚至粗鲁无礼。在这种环境下,法官办案怎么能有尊严感和职业荣誉感为了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和法官的素质,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也非常重要再者,当事人法律意识的提高自然会促进法官素质的提高,因为法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当事人面前也不敢乱来。

2.普及法律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人们似乎不可能主动吸收枯燥的法律知识,除非他们需要用它来解决问题他们会主动去理解,既然主动学习是困难的,那么我们应该用宏观的调空方式被动地灌输。

首先,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素质,让遇到法律问题的人都能轻松拥有有效获得法律援助。这样,老百姓在获得法律援助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同时,基层法院也遇到了典型案例应适当利用该案作为相关法律宣传,扩大影响范围,起到警示作用。基层法院的具体做法官员也要主动承担法制宣传工作。基层法院特别是派出法院的许多案件,往往是通过调解解决的。在这个时候,法官應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使当事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这是一个很短的法律领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第二,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充分考虑普法问题,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果由于专业原因达不到法律宣传的目的。现在的焦点案件,法律与道德,《今日谈话》等节目都是好节目,贴近人们的生活,希望能充分发挥这些节目的作用。

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

(一)民法典的作用

《民法通则》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二十多年一起调整着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早在1954年、1962年、1979年,中国曾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民法典的编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民法典的制定既是广大民众的客观需要,又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如同一张天网,包罗万象,全方位保护着人民的民事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用六个分句,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精要概括了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二)为什么要宣传民法典?

据我们团队所得数据分析所了解到,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多种多样,几乎在民法典中全部提到。为此之前,由于还没有一套完整成型的民法典,大部分群众都选择置之不理,或寻求帮助无果,因为身边缺乏资源,又不想耗费钱财,以致于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看似琐碎的民事问题让自己的权益收到损害,法律意识也逐渐淡薄,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以此可以看出如今大多数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但是对于国家的各项法律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是在法律中找不到对自己所遇到的麻烦有明确的处理方法。所以大多数群众对那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违法行为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民法典》的出台,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民法典》宣传出去,让《民法典》走进百姓心中,走进群众身边。当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都有可以毫不避讳的拿起身边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是宣传民法典的意义。

三、如何去宣传民法典

(一)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去宣传民法典

自《民法典》通过以来,我们团队就设计了一系列的宣传普法活动,宣传方式有开展一系列的民法典宣传讲座、摆放民法典宣传展板、张贴民法典宣传海报等等。在此,为了进一步加大《民法典》的宣传力度,实行普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甚至我们在汕头市新溪镇还举行了“猜灯谜”式的普法宣传活动,真正做到“让民法典走到群主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谜会现场,群众踊跃竞猜,比拼智力,在灯谜竞猜前后,我们向当地群众赠送了关于民法典学习书籍,并向群众解读民法典相关知识,让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民法典的法律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受到了周边群众居民的广泛欢迎,让群众对于民法典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宣传民法典的形式在各个地方也各不相同,但是目的事一致的,就是为了让各地群众了解民法典,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吸收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一切法律知识。

(二)有关民法典的情景剧

在出去做宣传时,面对的更多是一些普通群众,为了让他们能够更乐于接受民法典的法治教育。我们采取的是以日常情景剧的形式在让他们更能够接受民法典。我们排练了的有关侵权责任编内容的“从天而降”“见义‘泳’为”和有关婚姻家庭编的“家和万事兴”三个情景剧。以情景剧的形式更能够让群众理解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将民法典以一种舞台效果来展示给群众,这无疑是一大成功。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将民法典的基本准则融入到活动过程中,做到了将民法典知识立体化,在趣味中熟悉,做到了“乐在其中”的活动方式,使得法律知识不再枯燥,不在陌生。

四、后记

笔者不奢望本篇文章通过一次简单的宣传就能穷尽“法律文盲”的所有存在。但期望通过此次宣传和志愿服务能够让民法典离百姓更近一些,让法治社会更完善一些。本人所提出粗鄙的见解与建议,希望为同样关注法治社会教育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带去一些思考和启迪。

法治社会建设的完善需要我们集体的努力。新一代青年人即將扛起时代大旗,更不能忘记为祖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志愿服务民法典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