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模式研究

2020-09-10潘莲娣张艳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潘莲娣 张艳辉

摘 要:创新创业理念广泛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式,也是国家、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國内的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呈现较为落后的状态,这种现象与国家专业教育程度不足、相关师资队伍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欠佳等因素有关。本篇文章立足于高校思政及创新创业教育,并尝试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渗透至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切实增强高校思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1;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在国家发展日益增速的今天,要秉承创业带动就业的优良市场氛围,并在国家税收等相关政策上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助推新一代青年积极投身到自主创业当中。国家搭建的大众创业平台已经完善,平台的效能也在近几年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迎合国家的政策条例,并且提升高校学生思政及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全国各大城市各大院校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就包括支持青年人才自主创业的诸多优惠政策。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各个地区在此领域的教育水平不是很高,从而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上具有相关性,而创新创造能力是劳动能力的升华,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可在劳动哲学的指导下融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性、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国家如此宏观的创业趋势下,应深入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模式,从而能够为相关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我国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总的来说有三种:联动式、独立式和嵌入式。联动式指的是通过高校内部学校相关领导进行牵头,各部门协同合作,从而进行相关业务的革新与开展,此类院校以国内顶尖高校为主,其中就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知名高校;独立式运行机制主要是通过教育管理机构中专职人员负责学校内部创业教育的展开,并且针对固定院校建立适当机制;嵌入式运行机制主要依托学校内二级教学单位进行教学。对于我国教育界在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估上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太过看重创业率为首要争议点,其次是将学校参加省市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成绩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能力[1]。

二、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在此基础上树立更加具有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共享性以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就必须要将创新发展放置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当中。并且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极力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对于高校教育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合理并高效利用相关平台与方式,从而培养出一批思想有深度、心中有抱负的时代青年。笔者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当中,从而进一步探寻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如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更好引导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理念[2]。只有顺应了我国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措施,才能够体现大学与社会的契合程度,这也是将“思政课”与创新创业理念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一)顺应国家发展与高校教育改革趋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大驱动型力量。中共十八大上也将“创新驱动”上升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当中,在此大背景下,研究并且革新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必然要经历的发展历程。习近平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当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极大程度运用好课堂教育平台,针对时势发展情况,加强当代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发展的一切需求”。国家在研究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适应更高要求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方法、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都将成为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基于此类硬性目标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必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模式革新的重要方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应该极力迎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与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青年为目标,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进入更高的境界[3]。

(二)体现高校教育理念,迎合人才特定需求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独立人格以及顽强品质的塑造程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依然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当中,小家意识浅薄,大家意识全无,完全没有家国意识,从而极大程度导致对国家的重要事件毫不了解,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无明确的认知。对于任何种类的高校,弘扬大学的内在精神,追求更加完善的人格,从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整体的发展趋势,也是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来源于对社会的极度了解与契合,在此基础上,个人也应富有求知欲的精神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的培养,亦或是基于国家需要的“思政课”的普及,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思政课程改革的创新突破口

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问题,迎合时代的潮流也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所以对于注入“思政”的创新创业也成为新时期高校在教育改革当中的创新突破口。但对于单独的教育改革来看,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联动方式,应该设立特定的实践活动,努力将课程内的相关实践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建立更加完善且明晰的课程体系,并将实践内容也纳入日常考核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教育改革机制,从而谋求大学校园教育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改革的新高度。

三、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模式

(一)教育理念上的协同

教育理念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新方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继续实行创新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教育行业。要为国内高校教育制度的革新与完善营造更良好的国家和社会秩序。而对于教育改革受惠群体大学生来说,能够更贴切地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思政教育改革的动向与差异,并且对于高校来说,也应针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针对培训,及时调整学科的设置和进度,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与内容,完善改革过程机制与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学生满意度反馈机制,从而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可行的教育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引入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开展新项目研学机制,通过学生不断变更的需求进行项目的不断探索,从而解决大学生思想与实际问题,鼓励并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二)人才设置上的协同

对于教育问题的深入与改革,人才队伍的设置是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通过人才队伍设置进行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联动,能够提升教育革新的隐形力量。构建全员育人机制,调动高校内部各层级领导、教授、教师等,通过产学合一,形成新一批教学力量,通过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亲身经历,为高校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础,并辅以专业知识进行讲学。整合知名校友、知名企业家的成功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切实可靠的咨询保障。不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校友、企业家入校讲座,提高教学效果。打破教师队伍壁垒,充分运用全兼职教师的人员特性,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创业实践及专业知识的讲授。

(三)教育方式上的协同

对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联动,很大程度上要完善理论和实践两大体系的内涵,并应平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创立大学生创业研究院,整合全校以及社会资源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为其提供资金与场地,从而建立更为专业的创业创新基地,开展创新能力、意识以及技巧等相关比赛,加强产学合一,拓展更多的教育途径与创业方向。高校应与社会企业、政府展开密切合作,争取政策、资金、人员以及场地方面的支持,从而拓展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上的涉及领域。

(四)创新内容上的协同

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联系,提高二者之间的渗透性与配合性。专业学科当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基础,专业的基础知识才是进行创业的立足之本,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提高创业产品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提升专业知识对实际应用的效果。创新教育是基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无论任何创业方式,单从专业知识层面讲必然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所以对于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来说,刨除任何一个元素都无法将协同工作稳步到位。对于此类问题,高校应着重加强专业与创新教育之间的融合度,分层次、有规划地指导高校大学生明确目标,审时度势,从而建立自己的创新思维体系,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与社会现实需求,树立个人理想,同时将其投入祖国建设的大浪潮当中,为今后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做出强有力的保证。

(五)教育意义上的协同

思政教育在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形式愈加多样化,内容不断趋于成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主要包括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与完善,提升大学生社会荣辱观、道德理念观,提升大学生法制政治观念,同时加强其心理素质。

四、结语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教育改革以及思想工作完善的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好教育事业发展和革新的基本方向,要对内在的动力产生更深的认知。同时对于党和国家提出的加强党对高校以及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一大保证。所以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同与发展,就应该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办学的基本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為基本的办学方针,更完善地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理念、人才、方式、内容以及教育意义等多种途径,进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深入的协同联动,从而创造更为完善且健康的教育改革环境。

参考文献:

[1]商光美.创业教育事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5):62-63.

[2]董德福,魏志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分析——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J].学理论,1992(4):70-72.

[3]李瑞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模式之实践创新——引入创业教育的优势及路径[J].邢台学院学报,2017(6):25-21.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