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及对策研究

2020-09-10洪凌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战略意义高校思政课对策研究

洪凌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协同各方是前提,改革创新是动力,师资建设是关键,机制攻坚是保障。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战略意义;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02

高校思想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但也应该看到,当前高校思政课或多或少面临着学生抬头率偏低,教学实效性较弱等困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腾飞与复兴离不开德才兼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人才的培养,因此办好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下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需要积极应对,探索有效路径。

一、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战略意义

(一)顺应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

人[1]。习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强调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并对新时代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党中央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一贯关注和重视,高校思政课地位特殊,使命重大,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应理解和把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

(二)巩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大局的重要保障

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与高校思政课的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空间站,尤其是QQ、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个个都是麦克风”的景象随处可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空前活跃,大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基本正确,主流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总体上认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也有少数学生受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网络媒体不良新闻的影响,信仰缺失,充满了负能量。这迫切要求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通过强化思政课建设,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唱响主流声音,增强正确舆论引导。

(三)办好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创造辉煌梦想的主力军。新时代不仅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更需要有理想、有信仰、德才兼备的奋斗者。青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养成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高校思政课,旨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第一时间让新时代、新思想冒着“热气儿”进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其作为贯穿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教授,融入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累累硕果和生动案例,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办好高校思政课是破解思政课建设现实困境的必要举措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集中表现为:一是思政课合力育人效应相对弱化。少数高校侧重专业课教学,思政课教学往往存在边缘化倾向,条件保障尚未完全落实;二是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足,考核评价方式有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利用率低;三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教师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拔尖人才缺乏,部分教师政治素养欠缺,理论功底薄弱,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思政课制度体系保障略显乏力。學科、管理、教学的支撑体系相对薄弱,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要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切实办好思政课,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对策研究

办好高校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各方协同,多举并措,常抓不懈。

(一)办好思政课,协同各方是前提

办好思政课,绝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需要协调各方力量,依托各种平台[2],形成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第一,党政协同。高校要把办好思政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才培养“德育为先”为共识,形成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系部领导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上好思政课,积极推动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二,系部协同。加强思政部与其他专业系部之间的联系,搭建立体育人体系,思政部与学生所在系齐抓共管,定期召开师生访谈会和意识形态研判会,分析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资源协同。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比如高校与网络公司协作建设在线互动教学平台,打造思政课智慧课堂,也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校园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浸润活动,提升育人实效。

第四,课程体系协同。应当充分挖掘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高校应注重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新时代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将专业课知识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育人合力。

(二)办好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动力

改革创新是办好思政课的动力,需要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才能不断使思政课更具魅力、活力和吸引力。

第一,课堂教学创新。结合思政课各门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化大为小”“深入浅出”,创设模拟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如模拟法庭、时事发布会、课堂辩论、舞台剧等融入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对思政课程的领悟和内化。

第二,实践教学创新。可以构建“社团感受实践、基地体验实践、社会践行实践、校园展示实践”的课程实践模式,鼓励大学生参加比赛、讲座、沙龙、学术交流、红色影院、读书会等活动,走出校门、走进档案馆、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新农村等实践基地参加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探究与体验的情境中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

第三,网络教学创新。在大数据时代下,思政课教学必须占据信息化这一新载体,运用信息技术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从课程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考核方式、评价手段等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展现有限,师生互动方式单一,考核评价方式有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经常低头看手机。要改变“低头族”的现状,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巧妙占领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阵地,构建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教学资源,依托平台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理论、课上内化实践、课后拓展运用,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在快乐学习中提高综合素养。

(三)办好思政课,师资建设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師是青年思想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思政课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主体作用和责任担当。

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教师要坚定信念,胸怀理想,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讲者。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开阔眼界,善于将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联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中国理论和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教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体验式、探究式、协作式等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教师更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情感去感化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着重抓好选聘配备、制度管理、培养培训、激励保障等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拓宽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渠道,善于请进来、走出去,通过讲座、研修、社会实践、网络协同等方式促进思政课教师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有信仰、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办好思政课,机制攻坚是保障

思政课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形成符合思政课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考评标准,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3]。

第一,完善思政课建设管理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多举并措健全完善教材体系建设、课堂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建设、思政教师与专职辅导员对接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构建起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思政课建设体系,为建成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提供制度支撑。

第二,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和评聘考核标准机制,构建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名师培育相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思政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形成相适应的人事聘用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学能力、课程建设、科研建设、思政教育等模块纳入考评,引导教师投身教学和育人。规范思政课绩效考核方案,加大对专职思政治课教师的激励力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办好思政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立德树人重大要务,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协同各方,不断改革创新,抓好师资建设和机制攻坚,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的各种难题,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黄蓉生,崔健,唐斌.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8(8):12-18.

[3]陈宝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务必把高校思政课办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战略意义高校思政课对策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定襄沿革考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